食品安全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学校门口进行观察,发现一些不法商贩就瞅准了校园附近的这块宝地,不出校园二百米的道路两边摆着3个露天小摊,还有饮料和文具混合在一起的杂货店。早上7:00,这些小摊子上便围满了人。走进炸鸡肉的露天小摊一看,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啊!这油锅发出呛人的油烟味,锅里的油除了泛黑,还特脏。每当路上人车流动、尘土飞扬时,这些小摊上的食品上粘满了灰,多不卫生!
经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在一些学校前,大门口被销售零食的小卖铺、流动摊点包着。在各家小卖铺内摆放着各类花花绿绿的小食品,有烤鸭腿、香辣的鸡翅、公爆鸡丁、汉堡鸡腿,还有串串香、……应有尽有,五花八门。有些食品由于长期暴露在外,外包装上都落上了厚厚的一层尘土;有些食品袋上雨水的痕迹依稀可见;大多数食品的包装都极为粗糙,很多都没有生产日期。随便拿几样小食品,发现塑料包装袋上的油腻不仅黏手,而且还伴有一股难闻的味道。一些油乎乎的食品包装袋上没有生产日期,却标着“2006年度浙江省产品质量信得过单位”、“2007年某市产品质量信得过单位”、“本商标已申请注册,仿冒必究”的字样。专家指出,此类小食品均为‘黑窝点’加工而成,用面粉经过压制后,撒上调味品,再盗用外地包装袋装好,进行批发或零售。通常此类食品在加工时,卫生条件都很差,加工地点也很隐蔽,由于价格便宜,消费对象多以学生为主。
每逢放学铃声响起,同学们如潮水般涌出学校,家长们开始忙不迭地寻找自己的孩子。有些没有家长来接的孩子,兴高采烈地涌向了两侧的小食品摊铺,不出几分钟时间,手中已经拿满了各式各样的袋装小食品,迫不及待地塞进口中。这些小食品售价大多为5角钱一包,还许多无照经营的商贩在学校附近卖炸香肠、烤羊肉串,一锅油黑乎乎的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生意却格外红火。同学们好像并不在乎这些,几角钱的巧克力、面粉制成的“牛肉干”和“香辣鸡丁”成了他们眼里的宝贝。在车与车,人与人之间,一些小贩们觅得一席之地。孩子们将这些小摊小贩围得密不通风,伸出攥着纸币的手,一派“繁荣”的场面。
小贩们手忙脚乱,收钱、找钱、卖货一气呵成,同学们也没有闲着,才两分钟功夫,有的同学已经“光顾”了三四个小摊,嘴里嚼着火腿肠,一只手举着盛着辣汤的塑料杯,另外一只手还伸出买香辣鸡翅。我还看到,很多同学买了这些零食以后,直接用手抓着往嘴里塞。而这些抓零食的手,正是刚刚攥着纸币的手,不知上面沾了多少有害的细菌啊!据调查,学校周边的大部分摊点所卖的食品很多都是假冒、劣质及“三无”产品,饮食从业人员很多都没有健康证,卫生安全状况可想而知,我们小朋友们对此却是青睐有加。
个别儿童一边过马路,一边吃着刚买的食品,浑然不顾身边如织的车流,过往的行人不由为这些同学的健康和安全捏一把汗。
剥开这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小食品神秘的面纱,你一定会大吃一惊。这些不合格的小食品大量充斥在校园周边,是威胁孩子们健康的“隐形炸弹”,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极为不利。
与其说这些小包装袋食品由于价钱便宜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还不如说,制造这些小食品就是为我们小朋友“量身订做”的。剥开这些小食品神秘的面纱,让我们看看同学们缘何喜欢它们,又会对孩子的健康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1、麻辣食品。味道独特、价格低廉的麻辣小食品,是不少同学们的“最爱”。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麻辣小食品存在着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以伪充真,有些麻辣小食品,如羊肉串、烤鸭腿等不是肉制品,而是用豆制品或面筋冒充的;二是不符合卫生标准,大多数麻辣小食品存在着大肠菌群、菌落总数以及铅含量等卫生指标超标的情况,属不合格食品;三是“三无”产品比比皆是,食品外包装粗糙,大部分包装袋上只有“××食品公司”标识,既无生产厂址,也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还有一些包装袋上虽然印有商标,但卫生许可证一栏却空白。
2、饮料。因为天气转热,一些五颜六色的汽水自然让同学们“爱不释口”。它是由人工合成甜味剂、人工合成香精、人工合成色素和碳酸水,再经过加充二氧化碳气味制砀。值得注意的是色泽特别鲜艳的汽水里面含有大量的人工合成色素和香粗,会给同学们造成潜在伤害。过量色素和香精进入儿童体内后,容易沉着在他们身上未发育成熟的消化道黏膜上,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干扰体内多种酶的巧能,对新陈代谢和体格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一些彩色水棍、彩色冰砖、彩色胶糖等也和彩色汽水一样,对青少年的发育有害而无利,建议同学不要食用。
3、玩具与食品。卫生部早在2000年就发布通知,要求定型包装食品中不得混装任何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非食品物品。然而,在我的调查中,小食品包装袋内混装有塑料戒指、手枪、小汽车等小玩具的儿童食品却大行其道。一位店主也自称店里的儿童食品卖得很快,尤其是包装袋里面有玩具的食品,比别的产品更畅销,孩子的天性就是爱吃爱玩嘛。甚至有些孩子并不吃这些东西,仅仅是喜欢里面的玩具。专家早就提出儿童食品夹杂玩具,会造成二次污染,这些玩具可能是用回收材料或者含铅的原料制成的。就这些食品的质量状况我委婉地提出质疑时,售价员的答复往往是“没有问题”,理由是别人吃了都没事。
这些色素色彩鲜艳、口味香甜或浓郁的小食品,我们很喜欢当零食吃。但常常是凉果蜜饯中有糖精、甜糖素以及色素超标;膨化食品之中致病菌指数指标……尤其是这些劣质小食品,其中含有大量的色素、糖精、防腐剂等化学物质,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肝脏的解毒能力较弱,这些添加剂对儿童的肝、肾功能影响较大,可导致过敏、畸形、癌变或细胞组织的突变。长期食用滥用防腐剂、色素、甜味剂加工生产出的“金玉在外,败絮其中”的果冻、饮料、巧克力、罐头和泡泡糖等儿童食品,将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的冲动传导,容易引起儿童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行为怪癖、食欲减退等症状。而且极易造成对小食品的依赖和偏食,容易患多种疾病,还易患肥胖症和性早熟等症状。“问题食品”将是健康的“隐形炸弹”,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极为不利。
多数学校对学生购买零食的情况是了解的,但同样苦于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课间不让出校门,再加上门卫的作用,可以杜绝学生吃零食,但放学以后学校对孩子的约束力几乎为零,所以仅靠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学校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力度来彻底取缔校园门口这些小摊点,还学生一个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民族明天的振兴和希望。我们应该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学校等教育机构在一定范围内也承担着监护责任。呼吁学校将消费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中,培养具有健康消费习惯和现代消费理念的消费者必须从未成年人做起。消协、工商等部门要向孩子们传授消费知识,告诉中小学生食用不合格食品的危害,建议他们慎重购买小摊点上销售的食品,尤其不要购买那些包装粗糙或由经营者自己加工的小食品。
通过深入、持续、有效地开展消费教育,使广大中小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培养健康的消费习惯,增强维权意识。让“问题食品”远离孩子,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经营共同的努力,为孩子们撑起一个永远安全、永远健康、永远纯净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