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日前记者到我县各大超市走了一圈,发现几乎每个超市的结账通道附近、楼梯拐角处、货架“黄金视线点”等重要位置都被进口商品占据,进口食品俨然成了年货采购的“新战场”。
然而记者发现,由于进口食品价格高,很多国产食品为追求高价,披上“洋装”摇身一变冒充进口食品。县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春节购买进口食品时需小心谨慎。
价格高昂 依然受追捧
由于运输费、关税等原因,进口食品的价格通常比同类国产食品要高很多。记者在某超市看到,一瓶进口的300毫升可口可乐120周年纪念饮料售价高达20.92元、0.5升的进口啤酒卖22.9元,此外,大豆酱、辣椒酱、果冻等食品价格也都是国产同类产品的几倍。
尽管价格高昂,但是包装精致的进口食品还是受到了一部分人的追捧。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正在采购的顾客,他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品种和口味的需求越来越丰富,“我比较喜欢进口食品,以前都是托朋友从国外带,现在玉环很多超市都有得卖,方便多了。”
另一位顾客则告诉记者:“进口食品价格高,平时舍不得吃,辛苦忙碌一年,希望能在春节时好好犒劳自己和家人,招待朋友也别具一格。”
“其实进口商品的顾客群不大,只有小部分顾客会热衷于购买,但超市仍会利用自己的进货渠道引进进口食品。超市销售进口食品,并不是在量上赚钱,而是通过引进新的东西,打造超市的时尚形象。”某超市采购经理告诉记者,买这些进口食品的主要是年轻人,有的是为了尝鲜,有的是送人,比较显档次。
鱼目混珠 购买需谨慎
高品质、高价位被认为是进口食品的特点,这让一些商家看到了“商机”。在超市进口食品柜台中,不乏利用包装和文字故弄玄虚假扮“洋货”的国产食品。
记者在某超市的进口食品区看到,一款名为“费丽雯”的榛子巧克力礼盒,外包装上一个中文都找不到,盒子也十分精美,售价高达178元,俨然被标榜为进口巧克力来出售。翻过包装盒背面仔细一看,生产厂家竟然是一家在四川名为思味思我的食品公司。记者再仔细翻看其他所谓的进口食品,发现很多所谓的进口食品都是国内某些厂家生产的。
国产食品包装袋上写着外国名字,利用一些具有外国特色的建筑物、风景、人物等作为产品包装的背景,仅在背面的角落里用较小的字体写着品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些国产食品披上“洋装”,摇身一变成了进口食品,让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分不清究竟哪些才是真正的“洋品牌”。 “进口食品之所以价格高是因为其中包含了高昂的关税,而那些看上去类似进口食品的国产食品在成本上并不存在关税问题。”县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真正的进口食品应该是在国外生产、国外包装再进口到国内的,一些由国外品牌在中国设立的代工厂生产的食品并不属于进口食品范畴,希望消费者在购买时注意区别,不要盲目追求“洋享受”而被误导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