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超市都会有熟食摊位,人们购买熟食多半只留意过食品是否在保质期内,但少有人知道过期熟食到哪儿去了,怎么处理的。记者近日获悉,重庆市多位市人大代表都对过期熟食的去向提出疑问,但受检的4家超市中,无一超市负责人能够说清楚。(据9月14日《重庆时报》)
超市的过期食品去了哪里?这无疑是一个被很多消费者所忽视的问题。如果不是重庆市人大代表们出面关注,并且现场对超市进行检查,估计很少会有消费者注意到这个问题。毕竟单独某个消费者不可能盯着超市和商场的货架,去专门注意过期食品的流向。
然而,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结果,却不能不让我们感到忧虑。在受检的四家超市中,竟然没有一家超市的负责人能够说清楚这些过期食品都去了哪里。而暗访的结果更是让人感到触目惊心,对于过期食品的处理,不是改了日期重新上市,就是降价处理给了小餐馆。而无论哪种结果,都等于是把过期食品又卖给了消费者,吃进了消费者的肚子。
这种状况无疑是令人忧虑的,食品既然过期了,就会腐烂,变质,产生各种病菌,人食用以后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还会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对于超市、商场过期食品的去向,就不能被消费者,尤其是卫生、质检、工商等职能部门所忽视。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诸多职能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关注这个问题,但最终的结果是谁都没有认真去管,好好去管,而任由超市和商场的过期食品换个日期重新上架,或者是换种形式重新吃到消费者的肚子里。
权力不作为,权利就要受到侵害。而要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则政府的职能部门必须及时建立过期食品监控机制。对于一些由企业生产的食品过期的,应建立严格的“召回”制度,对于商家自制的熟食等,应该有透明的监管体制,如何处理,流向如何都应该向有关部门和消费者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给商家和企业留下“做手脚”的空子,不能让消费者永远蒙在鼓里,不知道自己花钱买来吃进肚子的东西到底是食品还是“毒品”。(编辑: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