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小长假前,一外地朋友打电话说他们全家要到西安来玩。也是好久不见,听了很高兴,盘算着人家来了,带着去大雁塔看声光影交错的夜景千古奇观,到南门城墙看1374架无人机“春舞大西安”的视觉盛宴,再逛一下西北第一家河马鲜生店……朋友在电话那边打断我的话说:“不要太麻烦了,您带我们去喝个什么摔碗酒就行了!”听我半天没有什么反应,他的女儿抢过电话又大声的喊道:“偶要去拍个自己的抖音!”
朋友一家到西安的那天已是晚上,便带他们就近吃个火锅。这个平时生意火爆的“裘小姐的串串”火锅店一反常态,只有零散的几桌客人。问店老板现在是旅游旺季怎么会这样,她说都去城东喝什么摔碗酒。看热闹去了,还说你在城管干过给说一下,自己也准备在店门口搁上一堆火锅,让客人随便摔、任意砸来招揽生意……。我说你开什么玩笑!朋友的女儿从一下车就不停地念叨什么摔碗酒、抖音,这会又来了兴致。这让我对摔碗酒更加好奇。
第二天上午,在打听好位置后,便带着朋友一家来到城东一美食街区。这里汇集着陕南、陕北、关中各地的风味美食几百种,平日里就热闹非凡。这时也早已涌满了操着各种口音的游客,只见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使不宽的街区显得有些拥挤。在街区东侧入口处,商家用一圈大酒坛围了一块地方,里面则是堆积如山的摔碗酒碎片,吸引着大批游客驻足观看,人们宁可排队等几个小时,也要买上几碗酒,喝完了把碗摔向碎碗片堆里,一讨个乐子。如此“壮观”景象也引起新传媒关注,特别是去年国庆、春节前后,通过抖音形式传遍了全国各地。人们蜂拥西安,不再是把兵马俑、白鹿原当作必游景点,也不把吃泡馍、咥BiangBiang面当作唯一目的,下车后几乎都是直奔这里,以至于有人在网上呼喊:求求你们,放过西安吧!你们的到来让人太多、车太堵、票太贵。
据美食街区的商家自己介绍:他们的这个摔碗酒是陕南地区待客的一种形式,一般喝酒的人双手把倒满酒的碗举过头顶,心中默许心愿,然后把酒一饮而尽,碗口向下用力一摔,嘴里念念碎碎(岁岁)平安,一声脆响,把晦气和烦恼全部摔走了。商家介绍这种米酒5元一碗,节日每天能卖出几千个,很受热捧,特别是上了抖音以后更加红火。
朋友及家人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后,履行了又喝(酒)、又摔(碗)、又拍(照)好奇的过程后,已是筋疲力尽,才感觉到饿了。便带他们到城西的“刘小厨美食城”品尝关中各种小吃。朋友一家人边吃着就摔碗酒开始了讨论。朋友的老婆说:“他们一天用那么多的碗,来得及冲洗、消不消毒啊?”朋友的弟弟说:“这是啥子酒么,与糖水水一个味,我要不是肚儿胀,喝上它十几碗没得问题!不过,网上说河北邯郸一17岁娃娃在当地景区喝摔碗酒给醉死过去了,估计是白酒了。”朋友的妈妈说:“一天那么多碗碗,只用了一次就摔了,好可惜啊!”朋友的弟媳说:“这个摔碗碗有啥子讲究噻?我的闺蜜她们去宝鸡什么地方耍,那里的摔碗酒就没得多少人喝。”大家问朋友的女儿,她说:“没得想的那样好耍啊!”。也许是我们说话的声音太大,影响到邻桌一白胡子老汉,抹抹那吃完的嘴,撩了一句走了:“喝完酒摔碗,上完城墙难道还要卸砖?”大家没太听懂是什么意思。美食店老板一边收碗一边笑道:“你们喝摔碗酒去了?俺这碗可舍不得摔,一个好几块钱!”朋友的爸爸说“你们陕西西安13朝古都,有那么多的美食,光一个面条就有上百种,好好开发一下,比啥子把戏都好耍!”朋友最后慢条斯理的说“古时代有两个故事就发生在陕西,一个是有个王后爱听撕绸缎的声音,国王为了让她高兴就天天派人给她撕着听;还有一个就是有个国王为了让他的妃子高兴,竟然把遇战告急的烽火台点着……我们现在的店家都把自己当国王了,把顾客当“上帝”,把盈利当开心,只怕是把“上帝”宠坏了,这个开心代价太大了”。
后来问了周边一些陕南朋友关于摔碗酒的事情,有人说:没有这种风俗啊!这样不好!有人说:太浪费资源了,活生生的泥巴被火烧成碗碗,瞬间又被摔掉了,咱们有多少田地可烧?再说烧碗不影响空气吗?有人说:这对劳动者及劳动成果太不尊重了;有人说:这不就是一种商家炒作的噱头,有多少店家愿意摔碗?又有多少店家摔得起啊!还有人说:营销手段也罢,风俗习惯也罢,每个行为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关键是理由要合适,行为要得当,怕的就是取向不对、层次不高,与我们提倡的是价值观不符……
5月2日一上班,看到了一个有趣的数据对比:据《西安晚报》报道:“五一”期间,西安市共接待游客1014.56万人次,同比增长69.05%,旅游业总收入45.05亿元,同比增长139.12%。另据《成都时报》报道:“五一”小长假期间,成都共接待游客983.8万人次,同比增长12.0%;实现旅游总收入达134亿元,同比增长17.3%。天呐,品尝当地美食是旅游过程的重头戏,为什么西安接待量超成都103.12%,旅游收入仅占到成都的32.38%,这的确值得认真思考!(特邀撰稿人刘军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