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元宵、大前年的鱼、七八年前的陈货……“人家孩子都上幼儿园了,结婚喜糖还冻着
昨日中午,家住芝罘区建昌街的苏女士给记者打来电话,说从冰箱拿出的冷冻元宵煮熟后成了“糊糊”。本以为是质量问题的记者,赶到现场之后,却被苏女士拉到一边,小声道出苦衷:“不是人家元宵的质量问题,是因为早就过了保质期。”记者看到,本该汤水分明的元宵变成了浑浊的一锅“糊糊”,拿起包装袋一看,保质期竟然是2008年2月份,已经过期一年多了。
“喊你们来,是想让记者帮忙想想办法,写篇报道劝劝老人们。”原来,这里是苏女士的父母家,住着70多岁的老两口。两人在事业单位退休,退休金每月不少,再加上儿女孝顺,生活质量本来应该很高,但现在却总在为“吃”闹得不愉快。
“过去没得吃发愁,现在吃不了发愁。”苏女士告诉记者,每个周全家人都会回来聚餐一次,大包小包地往回拎,但老人生活节省,如此时间一长,家中的过期食品就越积越多。
记者看到,老人的厨房中并排放了一个冰箱,一个冰柜,打开以后发现里面的东西挤得满满的,尤其是冷冻柜:被厚厚冰霜包裹着的生鱼、生肉,冰柜底部还有七八年的陈货。另外还有冻得已经变了颜色的元宵、冰棍,煮熟了的手擀面,生产年月辨认不清的月饼,甚至还有一大包各式各样的喜糖。苏女士指着“喜糖”苦笑着说,“人家的孩子都上幼儿园了,这结婚时的喜糖还在这冻着。”
“家里储存的食品过了保质期就不应该食用,但老人因为有节俭思想,说什么都不让动,真愁死人了。”有一段时间,儿女们也尝试着把过期食品偷偷扔掉,有一次不小心被老两口发现了,老太太差点气病了,以后这一招便不敢用了。“老人虽然知道‘宁吃鲜桃一个,不吃烂桃一筐’的道理,但总以为把食品冻起来,就不怕过期。”
记者为此咨询了烟台一家食品冷藏厂的侯先生,“食品在冷冻条件下,微生物基本上不会繁殖,但口感、风味还是在慢慢变化,脂肪会缓慢地氧化,维生素也在缓慢分解。一般来说,温度越低,保存效果越好。但市民家中冰箱的温度远远达不到零下18℃的绝对低温,运输途中以及频繁开关冰箱门造成的温度反复,甚至还会导致提前变质,更别说已经过期的。”侯先生的意见是,食品买回来应及时食用,否则不止电费花了不少,吃了这样的食品还很可能对身体造成潜在的危害。
道理都懂,但让节俭了一辈子的老人们一下子改变也很不现实。解铃还须系铃人,儿女们还是应该对老人多一些关心,过期食品、隔夜饭菜、不新鲜食品要经常检查、处理。在采访的最后,一直不满记者翻她冰箱的老太太说的一句牢骚话,也许最能代表一部分节俭老人的心声:“好东西我们老人吃了有什么用?还不都留给孩子们了。其实东西也不多,多回家两趟不就都吃了。” YMG记者 邵壮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