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消费警示 >> 浏览消费警示
网传消费者买到“针眼螃蟹” 调查:螃蟹注水不实
来源:北京青年报  李佳    更新时间:2014年09月23日    关注度:     【字体:

 “螃蟹壳上有个小圆孔,是不是针眼螃蟹啊?”随着螃蟹大量上市,“针眼螃蟹”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屡屡有消费者称买到针眼螃蟹。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京深、新发地等海鲜市场了解到,提及针眼螃蟹商贩们无不喊冤,水产专家表示,即便是往活蟹身体里注入海水,螃蟹也会很快死亡,因此不论从商业角度还是技术层面都是得不偿失。

  网传:给螃蟹扎针 只为多卖钱

  近日,“针眼海蟹”成微信朋友圈里被大量转发的帖子。帖子称,大型批发垄断企业,使用针管向海蟹中注入海水混合化学药物。经过这道手续后,才给各个小批发商贩批发上市。

  这篇帖子详细介绍,大型批发商使用针管从螃蟹的肚脐处、蟹腿的关节处向海蟹中注入一种海水和化学药水的混合物。如果注入淡水,螃蟹马上就会死;如果是注入海水,本身螃蟹体内是可以容纳部分海水存活的。另外,化学药水主要是提高螃蟹的活动能力,相当于兴奋剂类型的化学药物。

  对此,部分市民表示,几乎没买到过“针眼蟹”,市民雷女士则表示,“曾经买到过有针眼的蟹,蒸了之后蟹肉松散,一盘子汤,而且不好吃。”

  小孔螃蟹的“小孔”并非“针眼”

  螃蟹上小孔究竟是不是针眼 ,这种情况究竟有多少?北青报记者昨天走访京深海鲜市场鲜活水产区看到,各家都有梭蟹在售,售价每斤20元至40元不等,而死螃蟹的价格只有5元到10元之间,两者价格差距大。

  随意翻动几只螃蟹,就能发现所谓的“针眼海蟹”。少数活的梭蟹身上都有针孔大的小孔,这些小孔有的在腹部、有的在背部,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以椭圆或者扁圆居多。

  对于海蟹壳上的“针眼”问题,出售海鲜的摊主说,多数海螃蟹都会有这种小眼儿,是在运输过程中受的伤。“不信你用牙签插一下,看能有多深。”北青报记者看到一只肚脐上带有针孔状的母蟹,但翻开后发现针孔并没有穿透圆脐。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摊主说,或许真的有些不法商贩在销售螃蟹时做了一些手脚,但这样做会得不偿失。“从螃蟹的壳注射水,螃蟹会死的慢一些,但如果从螃蟹的腹部,腿部进行注射,会加速螃蟹的死亡速度,只要是死螃蟹,蒸煮出来就会显得水特别多。”另一位摊主也表示,如果说像外界传的那样给海螃蟹打针,既费力气,又划不来,而且海螃蟹比较“娇贵”,死亡率比较高,一旦由活的变成死螃蟹就不值钱了。

  商家喊冤:人工费高且螃蟹死亡风险高

  “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给螃蟹注水?为了增加一点点重量,要承担很高的螃蟹死亡风险,不划算嘛。”京深海鲜市场商贩郑先生说。他解释称,“现在市场上什么最贵?人工费最贵!整个市场每天成百吨螃蟹要进来,这要是一只只注水,得雇多少人花多少钱啊?”

  郑先生还算了一笔账,即使真的注水了,一只4两的螃蟹顶多能注进4毫升的水,也就是增重4克左右,“现在螃蟹一斤才20来块钱,换算成人民币,增重的这点也就几分钱,值得那么做吗?” 同时,对于“针眼蟹”这一说法,京深海鲜市场负责人姜经理表示,“从未见过有商家往螃蟹里注水。”

  “梭蟹和梭蟹随便一碰就是一个眼,有时候两个蟹子扎在一起,最后变成一只躺着一只立着。”京深海鲜市场的张老板还当场做了实验,她拎起一只梭蟹,用侧面往另一只螃蟹的腹部一扎 ,很轻松扎出一个小孔,而蟹壳背面同样如此 ,且小孔要比腹部更圆更像针眼。

  中国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禾指出,“螃蟹注水完全是不可能的情况。往螃蟹体内注射液体,其脏器所处环境的渗透压会发生剧变,进而导致各个脏器失水萎缩或者吸水膨胀从而致死,这个过程是相当迅速的。”他介绍,近年来沿海地区海蟹丰收,市场价格走低,活蟹注水会迅速死亡,商贩不会用注水的方法增重。

  至于部分网友怀疑的“兴奋剂药物”,崔禾认为,普通兴奋剂类药物对螃蟹并不适用,更关键的是无论注水还是注药,螃蟹都会快速死亡,而死蟹经济成本更低,商家得不偿失。至于螃蟹身上出现的“针眼”,则可能是同类争斗、对抗天敌和捕捞、运输过程中造成的伤口。

  文/本报记者 李佳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地址模糊 无证无照 订餐小心“幽灵餐厅”
下一篇文章:6省市警方铲除制售假冒调味品犯罪网络 假品牌十三香原料竟是土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