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消费警示 >> 浏览消费警示
枣子被注糖精水?实验不太可能须防糖精水浸泡
来源:钱江晚报    更新时间:2014年09月18日    关注度:     【字体:

前两天,好吃鲜枣的网友“lbqhy,买了些新鲜的冬枣,尝尝味道很甜,心里还挺美。可是仔细一看,却让他心都凉了半截:枣子的顶部竟然有不明的“洞眼”,再数数,这样的枣子数量还不少。他赶快在东论发帖,说起了这件事。

  帖子很快引起网友们的关注。有的网友认为,且不说冬枣里注水是否可行,就说挨个往小小的冬枣里打糖水,那这老板也太无聊了,是不是发帖人疑心病太重,太大惊小怪?

  但是也有更多的网友说,小心无大错,就算不是注射的,也说不定这枣子是不是在糖精水里泡过,劝楼主多加小心。

  那么这些冬枣顶上的“洞眼”,到底是什么来历?钱报记者介入调查,用实验告诉你真相是什么。

  疑问一,枣子上的“洞眼”到底是什么造成的?

  实验:针管注水并不成功

  枣子上的“洞眼”到底是怎么造成的?难道真的像网友“lbqhy”所说的那样,是黑心摊主用针筒注射糖水的证据吗?

  记者致电宁波市林特科技推广中心的果树学专家张望舒博士。张博士听到这样的说法,告诉记者,这样的说法应该是不成立的。出于严谨,张博士建议记者动手实验一下。

  记者准备好了新鲜冬枣和针筒,做起了实验。按照网友的说法,记者选择从冬枣顶部开始注水。针尖顺利刺入果肉,并没有受到什么阻碍。但当记者尝试着推动推杆时,明显感受到了一股阻力。同时,与针尖接触的果肉部位开始渗水。再试着推了几下,推杆就彻底动不了了。从刻度上看,注射进果肉的水还不到0.3毫升。

  记者拿出第二个冬枣,想要再次实验时却发现,针尖部分竟然被冬枣的果肉堵住了。记者尝试了种种办法也没有将针管内的果肉取出,只好终止实验。

  看来,如果想用针管向冬枣内注水,不光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与时间,针管的消耗同样不可小觑。比较了成本与收益,这样吃力不讨好的行为,想来应该不会存在。

  那么冬枣顶部的“洞眼”是哪里来的呢?记者来到宁蔬果品市场,卖冬枣的摊主小袁告诉记者,冬枣顶部的“洞眼”是果柄脱落后留下的。“去柄的时候力气大了一些,把果蒂也抓下来了。果子上就形成了这样的洞。”小袁抓了一把冬枣给记者看,顶部有“洞眼”的冬枣不在少数。

  疑问二:吃起来特别甜的冬枣是因为泡过糖精吗?

  内行摊主:“洗澡枣”乍一看卖相更好

  食品安全无小事,有网友质疑,这些枣子吃起来特别甜,会不会是因为用糖精水浸泡过?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摊主告诉记者,这种让冬枣变甜的“手法”的确存在,而且在业内算不上什么大秘密。不法商贩会用水把糖精煮开,然后把便宜的冬枣浸泡在糖精水中。一段时间后,冬枣的表皮会被烫红,看上去就和熟了一样;泡过糖水后,冬枣吃起来也会变得更甜。

  这样加工出来的冬枣,会重一些,而且卖相更好,不明就里的消费者会更加买账。

  记者打听行情,目前宁蔬果品市场里,不同种类的冬枣价格差别明显。大棚种植的冬枣在果品市场内,一般能卖到16元一斤。而露天冬枣的价格,每斤则要便宜5到6元。

  回来后,记者按照摊主的说法又做起实验。由于买不到糖精,就用蔗糖替代。将三个青色的枣子,浸泡在煮好的糖水中。一小时后,碗里的冬枣已经变红。乍一看,果然像是熟透了的冬枣。尝一口,味道虽然不脆,但是的确甜了不少。

  看摸尝,这三步

  让“洗澡枣”原形毕露

  那么,如何分辨自然熟透的大冬枣与人为制造的“糖精枣”呢?

  记者询问了几位摊主,又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通过以下三步来辨别。

  看。泡过糖精的冬枣会变红。这种红色看上去并不自然,与果子成熟的红色是不同的。

  摸。一旦泡过糖精水,冬枣的表皮就会发皱,摸起来感觉发软。而普通的冬枣,摸起来是比较硬的,而且表皮摸上去也比较光滑。

  尝。浸泡糖精是为了让冬枣吃起来更甜。但是,这种甜味常常只停留在表皮。如果买到的冬枣的表皮甜过果肉,那么就很有可能是浸泡过糖精的。普通冬枣的果肉是甜过果皮的。(包晓敏)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中秋之后螃蟹季拉开帷幕 蟹券打折促销小心低价猫腻
下一篇文章:地址模糊 无证无照 订餐小心“幽灵餐厅”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