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王雅洁 发自北京
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调整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食药监总局)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抽检食品安全状况。
昨日(5月6日),食药监总局发布的抽检结果显示,此次共抽检小麦粉、乳制品、食用油等多种类食品。其中,瓶(桶)装水以及酿造酱油安全隐患相对较高,瓶(桶)装水样品不合格率为11.9%。
食药监总局食品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食药监总局早在去年就已联合卫计委,共商应对桶装水等产品的安全风险监管。接下来,还将重点针对城乡结合部等地实际状况,引导小作坊生产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根据食药监总局食品监管一司巡视员毕玉安对不合格生产企业的了解,瓶(桶)装饮用水,特别是大桶水,生产企业的环境卫生、工厂卫生条件不达标现象时有发生。
此外,企业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格,特别是管道清洗消毒不彻底,或者是大桶水的包装清洗不彻底,造成了产品的污染,同时,一些企业的生产设备和过滤装置相对比较落后,生产工具不到位,造成质量不稳定。“一些企业的产品出厂检验制度没有完全落实,如果产品出厂检验落实,就能够更好地把住产品质量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食药监总局抽检的几千余家企业中,抽检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分布于不同省份的农村地区,或者是城乡结合部。
食药监总局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称,针对包括城乡结合部在内的企业所在地,已向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了生活饮用水问题样品检出率较高的情况,同时要求各地在行政许可时强化对用水卫生等条件的审核。
而细化至小微型企业的监管,食药监总局将指导地方、督促企业实施《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此标准将于6月1日开始实施。接下来,食药监总局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对故意违法和造假的要坚决予以打击,一旦发现故意违法,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马纯良直言,“(农村市场)恰恰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目前,各地正在进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体制改革完成之后,我们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要延伸到乡镇、街道,要设立食品药品的监管所,设立之后我们要对所有生产食品的加工小作坊进行全面的登记和管理。”马纯良说。
当记者追问如何应对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存在的小作坊生产桶装水现象时,马纯良回应称,对于食品生产的小作坊,包括将来可能有问题的食品生产企业,食药监总局接下来将进行全面登记,进行业主信息的登记、生产经营食品种类的登记、销售区域的登记等。
马纯良还透露,继5月6日首次公布上述食品安全抽检数据后,今后食药监总局将形成常态化的发布机制,下一步的食品安全国家专项抽检原则是,“市场买样,异地检测,异地抽检,轮流检测,结果公布”,也通过数据公示,倒逼食品生产企业负起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