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消费警示 >> 浏览消费警示
陕西:淀粉充肉香肠鼓糕点日期自己贴
来源:三秦都市报    更新时间:2014年01月18日    关注度:     【字体:

 

年货市场上的商品到底合不合格?年货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怎样的隐忧?连日来,本报记者探访糖果副食品、干鲜果、海鲜市场,发现"问题年货"还真不少。如果买到了劣质、过期产品或受到商家欺诈等,您可及时向本报热线82243110反映。

糖果脱去华丽衣原是"三无"产品

在丰庆路批发市场,糖果类年货非常丰富,口嚼糖、瑞士糖、棉花糖、炭烧咖啡糖……刚一踏入市场就被新年糖果的海洋包围了,满眼望去争奇斗艳的糖果包装诱惑着人的味蕾。一家挨着一家的糖果摊点仔细看过去,漂亮的糖果外衣下面也有隐忧。

在一家卖糖果的摊位前,货架上摆放的袋装棉花糖吸引了跟着妈妈来买糖的孩子。记者看到,这袋棉花糖被包装成礼品包形状,里面分成各个小袋,每小袋里面一个圆形的棉花糖,拿起这袋糖一看,外包装上一片空白,竟然没有一个字!在记者追问下,女店主拿出一个纸箱,说标识都在纸箱上。记者看到,纸箱的一侧贴着一张名片大小的纸片,上面写着"生产合格证"、"2012年12月15日生产"字样,其它的厂家名称、地址均没有。

记者走访发现,每一个糖果卖区门庭若市,但一些糖果特别是散装糖果,普遍存在标识不全的问题。标称"喜洋洋"、"大虾酥"、"怡醇"、"花生酥"等糖果,包装纸上有的没有厂名,有的没有生产日期,有的没有原料名称,基本属于"三无"产品;有些糖果标识全是"洋文",让消费者看不懂。其中一种包装上满是英文的"瑞士进口糖",剥开包装纸才能看到一行中文,写着"北京大兴区出品".还有的奶糖,看不到一个汉字,但把所谓的英文一拼竟然是汉语拼音。

淀粉"充"肉香肠"鼓"起来

在土门副食品市场,一些摊点挂满了各色腌制品。记者看到大量的腊味堆放在摊位上,个别商品的外包装上标有产地和保质期,但是大部分腊味商品没有外包装。记者向老板腊味香肠咋卖。"这些腊肠价格都不一样。"老板指着面前的货品说,有15元的、17元、22元、35元的,如果是开饭店进货的话,你买这种便宜的就行了;如果是过年自己吃,那你还是买价格高一点的。为什么会有两种选择?在记者的再三询问下,这位老板透露,价格高一点的香肠肉比较多,价格低的是淀粉混着色素灌的,里面只有白色的肥肉是真肉。"一分价钱一分货,便宜的里面有很多都是淀粉,不好吃。"另一家腊味店的老板告诉记者,有不少来进货的人就喜欢买那种淀粉多的香肠,"批发回去自己卖,很多人分辨不出来,买回去吃才能知道。"

记者采访了解到,自2005年12月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就已经做出了规定,生产厂家在腌腊肉制品外包装上必须加印(贴) QS 标志,否则不允许生产销售。但记者采访时发现,市场上的这些自产自销的腌腊制品上,绝大部分都没有QS标志。

糕点裸着卖生产日期自己贴

对于不少老西安人来说,过年的时候离不开传统糕点。记者在探访中发现,一些超市及街头糕点店,绝大多数摊位上的散装食品还是"赤身裸体"面对顾客,部分糕点的生产日期存在猫腻。

在南二环一家超市,散装糕点摆放在显眼的位置,来来往往的顾客在裸露糕点旁边穿行,有的孩子还顺手捏起一块芝麻酥放进了嘴里。在雁塔路与友谊路十字附近,两家糕点店相距不远,均将蛋糕摆放在门口售卖,竟然没有任何遮盖,而周围由于道路施工扬尘、车辆尾气等,都会"肆无忌惮"污染糕点。

在西大街的一家蛋糕店,老板将一些糕点用夹子一块块装入塑料袋内,然后封口。记者拿起外包装仔细观察后发现,外包装上都没有印生产日期,只是在包装的一边,用小贴纸贴上了一个生产日期。"这生产日期怎么不是印上去的,都是自己贴上去的?"记者询问商家,"现烤的糕点都是这样卖的,你放心肯定没有过期,刚才还有一个人买走一大包。"

瓜子炒货色素石子"当道"

在丰登北路一家炒货店内,一种通体翠绿的"绿茶瓜子"看起来十分诱人,女老板说,这是他们新上的品种,让记者尝尝。将瓜子放在嘴里,一股浓郁的茶香味,吃过之后舌尖却木木的,不舒服。记者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工商莲湖分局,工作人员说,过绿的瓜子怀疑使用了非食用色素。建议记者买些瓜子泡在温水中,如果有褪色现象说明用的色素过多。昨天中午,记者将瓜子泡在水中实验,五六分钟的功夫,绿茶瓜子上的颜色竟然褪去了,露出了南瓜子的本色。

在西安做了十多年炒货生意的安徽人于先生说,他的家乡有知名的洽洽瓜子,别小看炒瓜子,门道不少,好瓜子温水怎么泡都不会掉色的,而用温水一泡就掉色的,瓜子里应该是加了色素和香精。他说,瓜子质量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乱用色素,二是不标注生产日期。为使瓜子好看、好吃,一些不法分子在炒制过程中添加色素以使瓜子颜色光鲜。真正的绿茶瓜子在煮制过程中需添加甘草、菊花、香辛料等多种配料,工序十分复杂,只闻瓜子表面就能闻到天然的茶香味,但现在街头小巷的炒货店制作的所谓"绿茶味瓜子",大多是用绿色的色素来代替茶叶进行加工的,这样商贩才能减少成本,从中牟利。另外,市场上的散装瓜子普遍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三无"产品随处可见,而过期发霉的瓜子会含有致癌物质。记者走访中还发现,一些商贩的瓜子中含有不少石子来增重。

饮料傍名牌让人看花眼

买了瓶"果粒橙",喝完才发现是"果粒登";朋友送了一箱"六个核桃",没想到市场上还有"七个核桃"、"八个核桃"、"九个核桃";"露露"的饮料品牌多达5种……连日来,记者在公园北路小食品批发市场、国亨食品批发市场、金康小食品批发市场走访发现,这些傍名牌食品在外观上与真品十分相似,有的瓶子造型、包装颜色与名牌产品基本一样,只是稍微改动商标中的一两个字,甚至有些傍名牌食品还不忘在外包装上标注"QS"标志,以表示其产品质量过关。

走访中,仅核桃饮品市场有近二十种,从"六个核桃"、"七个核桃"、"八个核桃"一直到"九个核桃",还有大个核桃、真核桃、核桃花生、核桃汁、益智核桃露、真有核桃等,有的长得像孪生兄弟,让人难辨身份。这些核桃饮品包装上的文字、色彩、图片都非常相似,如果不仔细分辨,还真容易买错。记者发现,不少核桃饮品并没有"QS"标志,有的包装粗糙。小超市、批发市场也有不少经营着"N个核桃"的商家。记者询问都是什么人来消费核桃饮品,公园北路小食品批发市场的老板称,主要是批发给开小店的。而据这名老板称,另有一部分在西安周边的农村市场销售。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几十元铁观音是次货 茶叶穿马甲身价倍增
下一篇文章:央视曝光市场赖茅酒来历不明 可能使用劣质酒精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