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消费警示 >> 浏览消费警示
甜蜜素催甜陈年玉米小贩自配“作料”安全堪忧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年07月14日    关注度:     【字体:
□记者 王东

  本报讯 看路边小贩卖的玉米软甜可口,买来一些回家自己煮了吃,可怎么煮都不如小贩卖的玉米甜。质监部门提醒市民,小贩们之所以能煮出“软甜可口”的味儿,缘于他们添加了甜蜜素等“作料”,食用过量会损害健康。

  厨艺稍逊小贩一筹?

  昨日中午,安阳市民王女士路过平原路时,看路边有一小贩推着车卖煮玉米,不免有点眼馋。想起前几日夜市上吃过“软甜可口”的玉米,她忍不住停下来再饱口福。看到小贩还卖生玉米,王女士买了4穗回家。可是自己下锅一煮,怎么品也品不出“软甜可口”的味儿来。

  小贩卖的玉米闻着就有股甜味,颜色还黄澄澄的,吃起来还松软、香甜;可是自己煮的玉米,闻起来虽然也有清香,但明显不如卖的好看,吃起来也不如卖的甜。“都是一家卖的玉米,自己煮了咋就不一样呢?难道是因为用的锅不一样?”王女士心生疑惑,便到安阳市质监局食品科“求解”。

  “佐料”催甜老玉米

  记者也去买了两穗玉米品尝,居然扯出了小贩的一个“行业秘密”。

  “我买了生玉米回去煮,为啥没有你卖的甜?”见顾客对自己的“秘方”刨根问底,卖玉米的摊贩不高兴了,可经不起顾客“纠缠”,摊贩终于不情愿地道出了自己的“秘方”——“我煮的玉米香甜,主要是放了‘增味剂’。”

  该小贩称,这种“增味剂”在市面上买不到,需要自己用甜蜜素、玉米精和色素调配。他们卖的玉米更甜,靠得就是甜蜜素,放多放少需要小贩自己把握。

  “如果到了玉米上市季节,玉米精和色素就要少放点儿,以免跟正常的玉米对比露破绽;到了冬天、早春时,大家卖的都是陈年玉米,就得放玉米精提味儿,放色素让颜色更鲜亮。”

  由于加了“增味剂”的玉米口感较好、卖得不错,这个“秘方”就在行内一直沿用。

  小贩手一抖就可能超标

  据了解,添加这份“增味剂”花不了多少钱。一般的甜蜜素、玉米精和色素市场价均约为10元1斤,花30块钱买来的“原料”就能用半年。

  加了增味剂,自然为玉米的卖相增色不少,但顾客吃下去是否安全还得靠小贩把握。

  安阳市质监局食品科一工作人员称,甜蜜素属于非营养型合成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倍。它跟玉米精、色素都属于食品添加剂,虽然可以添加在食品中,但有严格的剂量限制。按照国家标准,食品中甜蜜素的含量不能大于0.065%。一旦含量超标,将会对身体产生较大的危害。卖玉米的小贩手稍微“狠”一些,多放了一点儿甜味剂,食用者的健康就不敢保证了。如食用过量会损害肝肾,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图卖相好豆芽菜泡漂白粉?
下一篇文章:专家提醒阿斯巴甜有争议 吃无糖食品有讲究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