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消费警示 >> 浏览消费警示
1500件投诉 四成是保健品消费
来源:每日商报    更新时间:2013年07月25日    关注度:     【字体:

 1500件投诉 四成是保健品消费

    揭秘忽悠老年人的五大常见骗术

    商报讯 (记者 王金成 通讯员 陈杭 陈芬 郦娜 制图 陈骁) 今年上半年,杭州市消保委受理的相关老年人消费投诉高达1500件,其中保健品投诉占40%。昨天,下城、上城、拱墅、西湖四个区的工商所长、消协秘书长进社区,为市民揭穿老年人保健品消费中常见的五种骗术。

    据了解,从7月下旬开始到8月底,市工商局和消保委将开展“百课进社区 维权进万家”活动,昨天是宣讲活动的首日。

    骗术一:产品功效被吹嘘得很神奇

    张阿姨患有慢性肺炎,一天她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化纤维胶囊”广告,广告中宣称这款产品是老肺病救命之术,92%的患者取得明显效果,53%的患者彻底康复。还有产品研发者某医科大学教授的报告,称每天三四克的量,就能将肺纤维化的死亡率降低25%。

    张阿姨看了广告,花去上万元,买了一大堆“化纤维胶囊”。一连吃了一个月,但是没有一点效果。气愤之下,张阿姨带着广告录像和产品,向食药监部门举报了。

    提醒:实际上,国家批准给这个产品的功能,是“提高缺氧耐受力”,它在广告中所宣称的功能,都属于任意夸大,是违法广告。

    生活中,这样夸大功能宣传的广告不少,欺骗性很大。特别是一些推销员口头宣传的功能,常常非常有诱惑力。而中老年人有恰恰很能听得进这些花言巧语,容易上当。

    骗术二:以“免费吃喝”做诱饵

    罗女士退休多年,平时经常参加老年人组织的活动。

    前段时间,一个老朋友邀请她参加一家公司组织的老年人聚会,说是可以免费吃免费玩。当晚,罗女士去参加了聚会。那天一共200多老年人去了,坐了整整20桌,不仅有吃有喝,还有各种表演看。吃得热闹时,台上出现了两位老年朋友,他们现身说法,推荐一款保健胶囊。这时候,每桌上陪着的公司员工也开始推销,台上台下一唱一和。经不住热情地推销,罗女士花了3000多元钱,捧回6盒保健品。

    吃完保健品,罗女士才发现根本没有所谓的神奇功效,自己是被骗了。

    提醒:如今违法推销保健食品的手法多种多样,其中以“免费”为诱饵引老年人上钩的手法,最具欺骗性。通过“免费”旅游、聚餐,吸引老年人,在营造轻松快乐的环境后,等老年人放松心理防线,就开始编造一些子虚乌有的病,一套“组合拳”下来,很少有老年人招架得住。

    所以老年人也要掌握一些相关知识,比如QS标识,蓝帽子、批准文号等;即使真想买,也少买一些,上了当也能减少损失,最后还要开正规发票,留作证据。

    骗术三:请“专家”介绍养生推荐产品

    张老伯收到一封来自“老年人协会”的邀请信,邀请他参加免费专家体检活动,他对此深信不疑。几天后,根据约定时间,他去参加免费专家体检。

    穿白大褂的“专家”为张老伯做了些量血压等简单检查后,就介绍起养生知识,引出了一款保健品。在“专家”的鼓动下,张老伯花了2500元,买了5盒。回家后,曾做过医生的老伴看了张老伯带回来的保健品,发现产品上没有任何说明信息,是三无产品。随后,他们电话咨询老年人协会,对方告诉他根本没有组织这样的活动。

    提醒:不少老年人家中都会收到各种“开会”、“体检”、“活动”的通知,都是打着“中国某某协会”、“中国某某中心”等名义,并且强调有“专家咨询”、“精美礼品”。实际上,这些大多是不法商家假借名义搞的保健品推销会,“专家”也是请人扮演的。

    要记住,正规渠道组织的活动,一般都会有居委会正式通知和召集。对私下联系的邀请,最好直接拒绝,或者询问对方的企业名称和地址,很多“李鬼”就会露出马脚。

    骗术四:“亲”如儿女让老年人掏钱

    尹大爷有糖尿病,老伴过世,儿女成家,独自一人生活。一天,他去早锻炼的路上,一个姑娘走过来,与他套近乎,还告诉他要多吃保健品,补充体内流失的物质,说着还给他一张保健品宣传单。姑娘对尹大爷非常热情,不一会就热络起来。尹大爷当即购买了一个疗程,还留下自己的电话和住址。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那位推销员隔三岔五就打来电话嘘寒问暖,有时还带水果去看望。尹大爷心里热乎乎,几乎把推销员看成自己的女儿。经常买“女儿”的保健品。但是一段时间后,糖尿病没有改善,医生也建议他不要再吃了。

    看着一屋子价格不菲的保健品,尹大爷给“女儿”打电话,说以后不买了,剩下的能不能退掉。“女儿”一听他的要求,立即挂断电话,就此消失。

    提醒:独居的老年人,常常会被这种“亲情”攻势欺骗。子女不在身边时,有人能像子女一样关心自己、嘘寒问暖,令老年人非常享受。在这种亲情攻势下,轻易就上当,花了很多钱买下根本无用,甚至有害的保健品。

    老年人自己在购买这些东西之前,最好电话问问子女,让小辈帮忙在网上查一查。

    骗术五:电话——推销——送货上门“三部曲”

    月初,70多岁的王阿姨,接到一个电话邀请她参加健康讲座,她没有理会。但是之后天天有人打来电话邀请她,态度很热情,对她非常关心。一周下来,王阿姨被对方的“诚意”打动(第一步)。

    参加讲座,先由“老专家”讲授健康知识,再由几个老年人现身说法,最后一群人围上来,推销调节血糖的保健品。王阿姨决定现场买20盒,价值8000多元。但是因为没带钱,买不了。销售员很热情地说可以送上门,王阿姨同意了(第二步)。

    几天后保健品送来,王阿姨说女儿不在,还是没钱。送货的人不依不饶,最后竟然把她家新买的锅子和一套进口刀具带走了,说是抵扣6000元,还有2000元过两天来收(第三步)。看着一堆保健品,王阿姨说不出话来。

    提醒:对于推销人员这样的手法,老年人往往出于对年轻人的同情,关爱,把他们视为子女小辈,继而在他们的吹嘘中上当。

  老年人对于这样频繁来电话,应该果断拒绝。如果对方仍不依不饶骚扰,可以报警。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一瓶可乐=14块方糖 夏季喝饮品须适可而止
下一篇文章:蛋糕店计划“无人机”送蛋糕 监管存盲区被叫停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