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消费警示 >> 浏览消费警示 |
市民投诉酒托遇举证难题 辗转4部门无结果 |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更新时间:2009年06月12日 关注度:1035
【字体:大 中 小】
|
|
6月11日上午,曾被酒托欺骗数千元的李先生拨打本报热线称,2009年5月份,他在网络上认识了一名年轻女子 ,见面后该女子将其带到燕儿岛路一家酒吧里消费 ,短短两小时时间便花费3000元,让他感到受了欺骗。事发后,他辗转公安、消协、工商 、物价局四个部门进行投诉,但却无法举证,使得事情始终无法解决。 消费者被灌醉难要发票
近日,拨打本报热线反映曾遭到酒托欺骗的市民中 ,多数人表示当晚饮酒过多,头脑昏昏沉沉,没有向酒吧索要发票等证据。即便是少数人索要,酒吧也会以种种借口拒付。
刘先生:2009年3月份在酒托的欺骗下,消费9000余元。我当晚喝醉了,但还有一点意识,结账时被账单吓坏了,9000多元,相当于我两个月的工资。我不想给,但对方马上变脸了,几个彪形大汉站在我身旁,威胁我,无奈下,我只能刷卡支付。离开时,我曾向酒吧索要发票,但对方却说发票用(完)了,让我明天再来拿。我第二天哪还敢再去啊,只能认栽了。
被骗后第二天,他们中的一些人清醒后,跑到执法部门投诉,却拿不出消费时的发票,这让执法部门无法有效地查处。
酒吧“明码标价”难查处
高先生2009年5月份曾在网络上认识一名女子,外出见面时,对方在酒吧竟连点了4000多元的酒水和食品 ,他当时就感觉碰上了酒托。我喝得不多,趁着上厕所的时候拨打了110和工商部门的电话,说了自己的情况。
没过一会儿,民警和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就赶到了,我就跑出来说酒吧诈骗,但没想到,酒吧里的一男子拿出摆在吧台上的一个价目表,明码标价,警察看到后也无可奈何,只能让酒吧将我们没打开的物品退掉。那个价目表太小了,长宽也就15厘米,放在一个角落里根本就看不见。
一再催问才拿价目表
6月11日下午,记者扮成顾客来到了燕儿岛路上的一家酒吧里,当站在吧台前时,一名年轻男子询问记者要喝什么,没拿出任何的价目表。当记者进行索要时,那名男子才从吧台底下拿出一个,上面标着一杯普通的咖啡竟然要价58元。“挺贵啊?”当记者稍有疑问时,那名吧台里的男子便显露出不悦的表情。随后,记者以价格太高为由,离开了酒吧。
李先生在电话中 ,说出了自己曾向公安、消协、工商三部门举报,但却因无法举证,对方明码标价,无法解决。他向消协举报时,消协曾建议他向物价局进行举报。
但物价局一位接访他的工作人员告诉他,酒水属于市场调节价商品 ,所以价格欺诈或者消费欺诈在酒类消费中比较难认定。这位工作人员建议,消费者还是应当关注酒吧是否明码标价。如果酒吧没有明码标价,证据确凿或者消费者当场举报,物价部门可以对该酒吧处以经济上的处罚。
洋酒价格一般很难界定
就酒托问题,记者与工商部门取得了联系,“这种情况不属于正常消费,因为消费者本身就带有许多个人想法。”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正常消费指的是老百姓衣食住行必需的消费,而见网友,请对方喝酒,这都是被害人碍于面子的自愿行为。“如果花了一万多块钱,消费者只喝了一杯酒,这个属于乱要价,或者买到了假酒,这些我们管。现在的情况是虽然有一万多元的消费发票,但如果价格与酒单相符,又没有证据证明酒吧提供的是假酒,这就不属于工商部门的管理范畴了,建议受害人与司法部门联系。”另外工商人员表示,通常涉及到洋酒的价格纠纷一般很难界定,因为依照不同的年份和产地,洋酒的价格相差很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酒吧有没有乱要价是很难判断的。
记者 刘震 见习记者 黄默
|
|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上一篇文章:白蛆竟藏身“双汇”玉米肠?
下一篇文章:6月26日是含铝油条的“大限” |
|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