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配好各种作料的黑椒牛柳、孜然羊肉、水煮鱼片……17日,记者在济南部分超市看到,一些看上去复杂难做的“硬菜”,正以“半成品菜”的形式走俏市场。消协人士提醒,“半成品菜”虽然方便,但需要超市和消费者共同把好食材质量关。
17日傍晚,记者在济南市市中区玉函路、历下区文化西路上的多家超市内看到,这些“半成品菜”以肉类为主,均已切割好、配好所有佐料和常见蔬菜,覆盖着保鲜膜用托盘盛放在冷鲜专柜,顾客可以“现买现称”。
据部分超市的专柜销售人员介绍,由于买回家后简单烹饪即可食用,可节约大量时间,“半成品菜”销量很好,尤其受到工作繁忙的上班族青睐。
记者发现,这些走俏的“半成品菜”多数没有标注加工生产或包装日期,也无质量合格证、生产厂家,仅某些菜品的烹饪辅助料包上标有加工生产信息。
“‘半成品菜’确实方便,但它的法律界定比较模糊,既不属于预包装食品,也非散装食品。”山东省消费者协会法律支持中心副主任王致远认为,“半成品菜”其实是“预加工过的食材”,消费者购买时一定要把好食材质量关,购买前要问清加工时间、包装日期、保质期限,注意超市存放温度是否得当,“购买分量以‘够吃’为标准,最好只买当天就能吃掉的分量,买回家不要再存放”。
王致远说,“半成品菜”的安全质量比较难追溯。他建议,超市要规范进货渠道和流程,选择有资质的食品供应企业,避免“黑作坊”食材、问题食材流入,冷鲜冷藏环境要保证食材新鲜安全。他同时提醒消费者,购买时尽量选择大型正规超市,保留好购物小票或发票,以免因食用“半成品菜”带来身体健康问题难以协商、追责。(记者魏圣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