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消费警示 >> 浏览消费警示
老年人保健消费陷阱多:亲情攻势拉动消费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年09月06日    关注度:     【字体:

 中国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银发经济”日益旺盛,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防骗能力低、维权意识弱的特点,对他们频频下手。近日,号称能治百病的“拍打拉筋自愈法”受到了社会各方的质疑,再次引发人们对老年保健消费的关注:为何老人频遭欺诈?商家常见的营销手段有哪些?监管问题又出在哪里?

  江湖郎中?小心上当

  “癌症,不用做化疗,拍一拍就能治好!”据《新京报》报道,萧宏慈打着“医行天下”的旗号,通过先提供免费博客、视频教学,继而贩卖所需器械、组织体验班等形式敛财,2011年仅办班一项的收益就达940万元。记者发现,“花钱买健康”的大多是老年人,1000元买把拉筋凳,6000元参加一次体验营,上海网友“亚君”对此拉筋法的“神效”深信不疑,还积极组织线下活动:“能治好病,这钱花得安心,花得值。”

  假借行医、保健之名骗取老年人钱财的并不止萧宏慈一个,随着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不少商家开始把目光转向“银发经济”。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去年发布的《2011年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调查报告》,食品、医疗和营养保健已成为老年人日常消费支出最多的3个方面。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年均2000亿元的保健品销售额中,老年人消费超过一半。

  然而,记者从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了解到,近年来,老年人保健品投诉日益增多,违法商家的骗术更是花样翻新、变本加厉,令许多老年人难以防范。

  专业知识和维权意识的缺乏,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他们甄别真伪的能力,加上对高科技和新鲜事物接受和理解程度都较低,让老年人很容易相信所谓的“专家说法”,也容易被“高科技”的伪装所迷惑。即使后期发现自己受骗,由于监管混乱、取证困难,也经常陷入追责无门、投诉无果的困境。

  免费体验?切勿轻信

  “免费测血压,体验理疗仪,不收钱,试试看。”昨天早上8时,在漕宝路绿康农贸市场的一个摊位,几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招呼着经过的老人们。不一会儿,5平方米左右的摊位里已经挤满了十多位老人。包括血压仪、电疗笔、理疗仪在内的四五台仪器在桌上依次排开。

  体验者中有第一次进来的,也有几乎每天都来的,王女士就是这里的常客,买完菜顺道来这里免费休息一下已经成了她每天必做的功课:“有用的,我以前查出来脑血管堵塞,用了两年多,现在药也不吃了,我自己家里也买了一台。”对这里种类繁多的所谓医疗仪器,王女士如数家珍,体验着数码理疗仪的她还不忘向旁边的人介绍:“这个是清理体内垃圾的,这个是减肥美容的。”

  尽管每台仪器名称不同,但治疗范围都神通广大——“哪疼用哪”,比如数码理疗仪能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综合征、视力模糊、鼻炎等众多病症。卖类似仪器的也不只这一家,仅该农贸市场内就至少有四个摊位。有些店员还介绍他们的仪器是品牌连锁,上海很多个区都有体验点。

  记者走访发现,大多数售卖仪器的店铺可以提供产品合格证书和经营许可证书,但却没有权威机构对产品功效的宣传进行鉴定和审核。老年人对伪科学的识别能力较低,加上店内一些常客又往往有意或不自觉地扮演了“托儿”的角色,虽然仪器价格不菲,动辄上万元,但在健康的幌子下,很多生活拮据的老年人也忍不住打开钱包。

  亲情攻势,拉动消费

  为了吸引更多目标群体,许多商家的售卖都是从免费开始,除了免费体验还有免费义诊、免费讲座、免费一日游等多种手段。找一个所谓专家,开一份虚假报告,把病情危害说得严重一点,把产品功效描绘得夸张一点,加上一点打折促销和礼品赠送,很多老年人就会心动。

  《2011年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调查报告》显示,7.6%的老年人相信免费体验,3.6%老年人相信商家宣讲。有29.2%的老年人参加过商业机构组织的养生保健知识讲座或产品体验;在参加过这些讲座的老年人当中,只有35.7%的老年人没有购买产品。

  以免费为噱头将老年顾客拉进来之后,商家就会打出另一张王牌:亲情攻势。缺少社会交流和亲人关爱使得很多老年人渴望亲情,销售人员一口一个“爷爷”“奶奶”“叔叔”“伯伯”,服务体贴入微,照顾细致周到,给不少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提供了精神慰藉。有时候虽然对所卖产品将信将疑,但经不住销售员的游说,也就半推半就地买下来了。

  上海市老龄办和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47.7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4.5%,空巢老人超过百万。商家正是看上了这一巨大的消费市场,找准老年人的心理弱点进行攻破。

  此外,一些商家还擅长把消费者发展为他们的宣传员,鼓励老年人发动身边的人加入体验。引荐人会因此获得一些表扬或物质鼓励,享受成就感,被带进来的人经过朋友介绍,也就对商家多了一份好感,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更多消费。

  监管漏洞,奸商得利

  防范意识不强,辨别能力较低使老年人容易上当。但监管不力、违法成本低、公共服务缺失、老人精神空虚得不到慰藉才是问题的根本。

  从立法层面来看,酝酿中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至今仍未出台。我国的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等都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从监管层面来看,目前保健品市场实行的是“谁发证谁监管”,质量问题要找卫生部门投诉,广告问题需向工商部门举报,冒用批准文号问题则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多个部门联合监管,造成覆盖不全留有监管空白的局面,有时甚至成为部门间互相推诿的理由,给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机。

记者从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了解到,在推销过程中,商家对于产品的疗效多以口头承诺形式为主,很少有老年人会记录和留下证据,难以进行涉及商家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的维权。同时,很多保健品销售采取“多买优惠”的营销策略,老年人常常大量购买保健品,致使退货困难。此外,目前保健食品方面还没有统一的行政法规,致使联合有关部门行使监督权有难度。

  上海市老年学学会秘书长孙鹏镖认为,如何从根本上帮助老年人走出保健消费误区,首先应加大相关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建立街道健康体验馆、老年消费公益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第二,加强宣传,向老年人揭露常见骗术,普及维权方法;第三,政府加强对老年消费市场的监管,严惩虚假宣传、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另外,可以借鉴现在商家的营销技巧,打造一些高质量、高参与度的社区讲座,培养老年人的科学消费观念。

记者从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了解到,在推销过程中,商家对于产品的疗效多以口头承诺形式为主,很少有老年人会记录和留下证据,难以进行涉及商家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的维权。同时,很多保健品销售采取“多买优惠”的营销策略,老年人常常大量购买保健品,致使退货困难。此外,目前保健食品方面还没有统一的行政法规,致使联合有关部门行使监督权有难度。

  上海市老年学学会秘书长孙鹏镖认为,如何从根本上帮助老年人走出保健消费误区,首先应加大相关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建立街道健康体验馆、老年消费公益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第二,加强宣传,向老年人揭露常见骗术,普及维权方法;第三,政府加强对老年消费市场的监管,严惩虚假宣传、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另外,可以借鉴现在商家的营销技巧,打造一些高质量、高参与度的社区讲座,培养老年人的科学消费观念。

 新民晚报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外汇黄牛变身月饼券黄牛 称什么赚钱就做什么
下一篇文章:购杂志送花生油 赠品大战逼出新版买椟还珠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