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农产品是人类的主要食品,其质量安全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和基础。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在严把“三关”。
严把源头预防关
强化源头预防,重在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十五”期间,我国制定农业国家标准700多项、农业行业标准2000多项、地方标准7000多项。但这些标准存在诸多弊端。例如,对食品中含有“苏丹红”等有害添加剂,欧盟早有限制标准,而我国的标准往往“先出事后发布”,预警功能缺失;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规定食用农产品原料必须来自于标准化种养场,欧盟食品卫生法明令食品安全要建立在农田标准化基础上,而我国标准对农田上游环节规范不力,加上部门责任不清,失去源头监管良机。
湖南省浏阳市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原则,制定蔬菜、粮食、油菜、水果4类主要产业15个品种的质量安全标准。选派50名农技专家在10个乡镇建立500户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户。去年,按“标准+公司+农户”模式,统一安全标准、质量品牌、配方施肥、育苗选种,发展无公害蔬菜41万亩,总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10%。组建粮食标准化示范基地6个共3万亩,培训农民20.3万人次。永安镇标准化双季稻亩产达1200公斤,吸引第五届国际杂交水稻研讨会的30个国家300名代表前来参观。全市农业标准化贡献率由2002年的36%提高到49%,被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市”。
严把执法监督关
食品安全法对违法行为作出惩罚规定,明确农业行政部门应对食用农产品进行监督管理。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故为何频发?一个深层原因是执法监督“气不壮、腰不硬、刀不快”。要吸取“工于制法,拙于执法”的深刻教训,坚持严格执法。
严把执法监督关,贵在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执法监督。食品安全法规定,应依照规定使用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对农药残留等超标的,可处货值金额5~10倍罚款直至吊销许可证;农业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管。浏阳去年来对全市586家农药、肥料、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实施追溯建档,健全生产、销售、使用台账。出动执法人员498人次,立案128起,查处非法农药、化肥、种子9798公斤,罚款58万元,吊销肥料登记证1家,为农民挽回损失1400万元。浏阳农业局被评为“湖南省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
同时,过量施用化肥和滥用高毒农药会造成土壤污染。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蔬菜单季化肥用量高达569~2000公斤/公顷(折合纯养分),17种主要蔬菜硝酸盐含量超过欧盟最低量标准;我国农药总用量达131.2万吨(成药),亩均931.3克,土壤农药残留达50%~60%。对于农业污染限制标准,FAO(联合国粮农组织)有2522项,美国多达4000项,其他发达国家上千项,而我国仅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强化对土壤污染的治理也势在必行。
严把市场准入关
食品从农田到餐桌,需经过市场流通、储存、运输、加工等一系列过程。只有严把市场准入关,才能确保食品安全。
一要把好农药残留检测准入关。我国很多地区蔬菜销售以自由市场和地头批发为主,未经农残检测直入市场。同时,检测标准滞后不全,需加强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二要把好食品添加剂检测准入关。据统计,全国有食品企业50万家,规模以上企业2.6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达72%,但我国尚未对食品添加剂确立严格的限制标准。目前全球已有人工化合物10余万种,且以每年2000种速度递增,严把市场准入关刻不容缓。
浏阳成立了由市委办、农业局等12个单位组成的农产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有市农产品检测中心,37个乡镇和各农产品基地设立相应检测室,配备1名专职检测员,各超市设立检测台。投资130万元购置农残检测设备,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关联、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场检测准入体系。对荷花等8个农产品重点乡镇、城区12个批发农贸市场每周抽检2次以上,去年抽检11373个样品,平均合格率达92.5%,国家级、省级抽检16次全合格。对家润多等3个超市逐日普检,全年销毁农残超标蔬菜600公斤。申报无公害农产品面积85万亩、认证品种15个,被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