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 这其中,非碳酸类果汁饮料的利润最大,市场零售价2块钱的果汁饮料连包装成本+设备成本只有7分钱,而易拉罐饮料则更低,仅有5分钱。 (业内披露:石家庄市卫生防疫站执法大队的李全喜队长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饮料质量问题主要是糖精钠、防腐剂本甲酸钠严重超标,像某些私家作坊里生产的“黑”饮料,不可能按标准投料,都是用糖精、色素或香精、添加剂等勾兑的“三精水”。这些“三精水”多用未经净化的冷水勾兑,细菌超标,有些色素含汞、铅等有毒物质,饮用过量会有中毒反应。另外,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还存在致癌危险。家庭作坊式生产,无监督不自制,对消费者健康难以保证。 不法人员置消费者健康于不顾大肆造假,当然是为了牟利。一位曾从事过此行当的村民透露,一件冰牛奶,瓶2角一个(从河南林县进的),瓶盖1角(沧州产的),托盘7角,塑料收缩膜4角,加上印刷商标包装(晋州或沧州印刷)、原料(一瓶冰牛奶原料成本也就几分钱),总计合8元钱左右。家庭生产每天最多600件,按12元一件批发,一个月下来,就几万元的利润。当然,造假者也有他们的“困难”,因为“同行”太多,销路不畅等。另外造假者最害怕面对的是当地检查部门的检查与罚款。) 白酒: 以五粮液酒厂为例,每吨粮食能够生产100市斤左右白酒,其中10市斤最品质好的是五粮液,其余则被用作什么五粮春啦、浏阳河啦类似低端产品。每吨粮食的收购价格大概是400块钱,而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零售则最多可达到15000元左右。大家不要相信某些白酒所谓的N年xx,厂家没那耐心真的去xx,只不过是用现代工业的催化剂加快发酵过程罢了。 (业内人士披露:曾经有一个品牌白酒的生产企业,给酒店的奖励是一辆“奥迪A6”。 如此“大手笔”的投入,酒厂还有赚头吗?老杨说:“这些钱绝对不会从生产企业的腰包里掏,最终还是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也就是为什么成本只有10元钱的酒,出厂价会被定在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原因了。”据介绍,目前我市的大型酒店对白酒的加价率都在100%以上。 对于白酒价格虚高的现象,哈尔滨酒类专卖局副局长李玉福说,这是一个不正常却又十分普遍的现象。酒水的利润是酒店的最主要收入来源,酒店为增加收入设置许多名目,甚至采取不正当方式,像前面提到的提高进店费,增加扣点和禁止消费者自带酒水等。其实酒价虚高的部分最终都转嫁到了消费者的头上,说白了就是消费者在酒店里花200元钱喝一瓶20元钱的酒。在增加了消费者负担的同时消费者对于白酒的消费也是“不知情”消费。 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对于白酒价格的规范难度相当大,目前还只能靠白酒生产企业、餐饮类行业实行自律,诚信经营,合理加价。李玉福表示,实行酒水阳光价格,抵制酒水乱加价的路还很长。) 保健品: 这东西是咱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从太阳神到脑白金,就从来没有一个保健品能真正起到其宣传效果。这里排行的保健品是指真正意义上的由正规厂家通过正规配方生产的产品,并非假冒伪劣产品。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保健品在前两年的暴利状况已经改观了很多,尤其是异军突起的脑白金,虽说是购买美国的淘汰配方,但其不到200的售价比起其每单位十多元的成本(包括包装成本、配料成本、广告成本)来说,比例显然低了很多。与药品不同的是,保健品的研发及设备成本相对较低,吃不死人就成,最好也别吃出事来。 (业内披露:南京市工商部门在调查一起保健品虚假宣传案件时,意外截获了保健品销售人员的一本笔记本。这个笔记本共记录了5个品种保健品的代理价和零售价。记录内容反映,“辣美人减肥胶囊”保健品代理价每盒4.5元,零售价每盒38元,销售利润为744%;“神举100胶囊”保健品代理价每盒6.5元,零售价每盒58元,销售利润为792%;“蝎毒骨痛舒贴”代理价每盒6元,零售价每盒68元,销售利润为1033%;“磁疗疝气贴”代理价每盒8元,零售价68元,销售利润为750%;利润最高的是“久战圣汇”产品,其代理价每盒6元,零售价每盒98元,销售利润竟高达1533%!)(来源:淘宝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