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消费警示 >> 浏览消费警示
工商提醒 老年人看清保健食品四大骗人招数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年04月03日    关注度:     【字体:
   业内人士揭秘:黑心商家用工业用胶囊包食品 工商提醒:老年人看清保健食品四大骗人招数

  新闻回放

  73岁的王大娘参加一个打着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旗号举办的“免费赠送”活动,对方宣称买“药”就退钱,但随后发现“药”是食品。经本报记者调查,发现是不法商家针对老年人设下的陷阱。工商部门于4月1日已对其进行查处。

  首次报道题目:《买“药”还给退钱 是陷阱》

  昨日,看到本报关于《买“药”还给退钱 是陷阱》的报道之后,很多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称他们也曾遭遇过类似“免费药”陷阱。

  “我被卖药的骗了,还遭到他们的恐吓!”昨日,70岁的王大爷气愤地说。

  试用“药品”原是保健食品

  据王大爷介绍,3月30日早晨,他参加了一次“药品”展销活动,举办地点设在大东区一家饭店。

  “专家讲课时宣传他们卖的‘药’能治糖尿病,保证见效,想买的可以先试用!”王大爷说,他是个糖尿病患者,平时用过了很多药都没治好,这次销售人员承诺,“药”不见效不收钱,试用时出问题可以退货,他才决定试用。

  王大爷从销售人员手里领到一盒标价800元的“药品”,同时,给销售商留下了联系方式。

  “我吃了两粒药,头疼得厉害,把‘药’停了,头就不疼了。”王大爷说,之前,他没有头疼的毛病,他怀疑试用的“药品”有问题。

  而王大爷家人查看发现,试用药其实是保健食品。

  试用“药品”不交钱遭“恐吓”

  王大爷随即与销售商取得联系,想退剩下的“药”。

  销售人员却称,王大爷已经将产品开封了,不能退,得交药款。

  “他们把我骗了,还讹人,当时说好了试用不要钱的!”王大爷气呼呼地说,更让他想不到的是,随后的两天里,王大爷先后接到10多个“催债”电话。

  “卖‘药’的跟我要钱,说不给不行。”王大爷说,销售人员称,已经将王大爷家的地址记下了,让王大爷看着办。

  王大爷表示,如果再遭到销售人员的“恐吓”,他将考虑报警。

  业内人士揭秘

  黑心商家用工业用胶囊包食品

  “这些保健食品主要在小城市药店及农村市场销售,在大城市搞销售,则采取临时租店面,打游击的方式在暗中进行。”

  昨日,曾在辽宁丹东做过保健食品代销生意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据王先生透露,因为食字号产品的准入门槛低,一些产品可以在家庭作坊中生产,按照食品标准,只要菌检合格就能上市,一般的产品投资10万元就能运作起来,其利润却非常惊人。

  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曾代理过一种保健食品,其批发价一盒只有20元,但经过夸大宣传,当成药品卖,身价就至少能翻10倍,卖到200元/盒,利润非常巨大。

  更可怕的是,一些黑心商家为了节约成本,甚至用工业用胶囊制作胶囊壳包装产品,一部电话、一个大铁锅就能撑起一个“公司”,这些工业用胶囊主要原料是一些废弃的皮鞋和皮包,人吃了这些保健食品有害健康。

  据中国医大一院健康专家李梦樱介绍,某些保健食品里如添加了违禁成分,人吃了后就会出现头疼的症状。

  李梦樱提醒老年人,一些保健食品虽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再加上心理暗示,短时间内会使人感觉身体变好了,老人们只要能做到早睡早起,加强锻炼,一般不需要服用保健食品,否则时间长了反而会对身体有害。

  黑心商家生产销售流程

  1.投资:借用食字号产品的门槛低入门,一部电话、一个大铁锅就能撑起一个“公司”,一般10万元即可。

  2.生产:家庭作坊式,为了节约成本,甚至用工业用胶囊制作胶囊壳包装产品。

  3.销售:保健品通过夸大宣传,当成药品卖,身价翻番,利润巨大。

  4.售后:不提供购物凭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晨报图形 聂晓松

  工商部门提醒

  看清保健食品

  骗人招数

  “老年人从流动销售商手里购买保健食品,销售商根本不提供购物凭证。”

  昨日,沈阳市工商局12315工作人员表示,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因无法找到经销商,消费者维权将遭遇困难。

  据12315工作人员介绍,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主的食品,非正规经营场所的所谓宣传、送产品一般都是保健食品,药品不允许这类形式的宣传和产品赠送。

  工商部门提醒,流动销售保健食品的人员主要靠下面四大骗人招数来忽悠老年人。

  一是“高科技”概念误导型 经营者以“高科技”“绿色”“进口产品”等概念误导消费者,宣传说产品采用超声波、微循环等专利技术,片面夸大保健功能。

  二是“免费服务”型 一些经营者有时装扮成“义诊医生”,在社区、街道等为老年人免费进行血压、血脂等常规检查,然后假称老年消费者患有“严重疾病”,推销老年保健食品。

  三是“雇佣诱导”型 以高薪招募推销员,利用老年亲戚、朋友、同事等关系进行游说,并在很多公开场合介绍产品的“特殊疗效”,发布“权威检测报告”,故意制造抢购假象,让消费者产生产品效果好的印象,来诱骗消费者购买。

  四是“馈赠诱惑”型 针对老年人一般比较节俭,一些商家会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等设置附赠礼品或抽奖,用礼品和抽奖诱惑老年人购买保健食品。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酸奶饮料”不是酸奶 慎防超市里的冒牌酸奶
下一篇文章:购买散装白酒要小心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