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消费警示 >> 浏览消费警示
克隆农产品近在身边人未识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年03月20日    关注度:     【字体:
 自克隆羊多利出生后,关于动物的克隆常见诸报端。孰不知,克隆植物的研究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广西农科院已先后成功研制出克隆香蕉、克隆荔浦芋、克隆马蹄。这些克隆农产品已悄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3月16日~18日,记者前往广西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探秘克隆农产品“前世今生”。

     基因单一让广西特产危机四伏

  通过开花结果繁衍后代,本是大自然赋予植物的本能,然而有的植物却丧失这种本能,不开花,不能通过雌雄结合——基因的随机重组增加种类。无性繁殖,使这些植物基因比较单一,品质容易退化,不能像其它植物那样拥有适应环境,抵御新病虫害的能力。广西的香蕉、荔浦芋、马蹄、罗汉果等特产都属这种无性繁殖的植物,面临着品质劣化等生存危机。

  据广西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陈丽娟介绍,在上世纪50~60年代,被喻为“东方神果”的罗汉果可以连续栽种8~10年,甚至更长,株产罗汉果100多个;但80年代之后,因病害越来越严重,罗汉果很难连续栽重,株产罗汉果达到40个就已经算是高产了。

  此外,广西本地香蕉饱受病虫害的折磨,产量降低;荔浦芋个子开始变小,品质变差;贺州芳林马蹄,水分多、化渣好,但大小不一。

  为了让广西特产摆脱生存危机,发挥特长,广西生物专家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了农产品克隆研究。

     一个细胞团克隆万株香蕉

  1988年,广西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贵美从澳大利亚引进了14个优良品系的香蕉,从中筛选出产量高、皮厚、耐运输、外观好的威廉斯B6。为了让这种洋香蕉迅速替代品质下降的本地香蕉,科研人员采取了快速的繁殖方式——组培快繁技术,即植物的克隆技术。

  科研人员取香蕉芽苗,大约1毫米的细胞团作为培养材料,然后接入有培养基的瓶子内,模拟香蕉体内生理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和一定培养条件下,使之生存、生长,维持其正常结构和功能。小细胞团在试管里慢慢发芽,长出丛芽;这些丛芽被分成一个个腋芽后,分到了不同的试管里……一生十,十生百……仅7个月的工夫,一个细胞团便克隆出1万株试管苗。

  利用传统的繁殖手段,一株香蕉一年才出几十个芽,但使用克隆技术,繁植速度加快了数百倍。

      试管苗先锻炼后下田

  进行了脱毒、无菌的试管苗诞生后,如何让它到大田里茁壮成长,结出果实,一时把专家们难住了:因为试管苗在无菌的温室里长大,从未经历过风雨,比较娇嫩,一到大田里便“水土不服”,有的被阳光晒死,有的被冻死,大多夭折了。专家都无计可施,农民对这个长在玻璃瓶里的新玩意更是不敢问津。

  为了让试管苗变得强壮,科研人员经过反复实验,最后给它们制定了一个月的锻炼计划。这一个月里,它们穿着透明的塑料袋外衣,走出实验室,来到只用遮阳网半覆盖的露台上,接受大自然的考验。经过7~10天的阳光滋养,袋装苗的叶片由嫩绿转浓绿色。科研人员将袋口剪开,把小苗倒入清水中,把培养基清洗干净,将苗整齐排放在托盘的营养土中种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小苗新长叶片有6片以上时,才可移入大田种植。

     克隆洋香蕉占全国半壁江山

  1993年,健康的克隆香蕉种苗送到了农民的手里。最初,农民对它还是半信半疑。到大田里种植后,和本地蕉一比,克隆洋香蕉威廉斯B6表现突出:本地蕉一株15公斤,威廉斯B6一株30公斤,不但高产、稳产,还皮色亮丽、催熟后果皮为金黄色,外观好,卖得好价钱。这种香蕉种苗经过脱毒处理,病虫害少了,为农民省下不少农药钱。农民开始爱上了这个玻璃瓶培养出的洋香蕉。

  在广西,威廉斯B6迅速替代了本地香蕉,成为当家品种。2002年,在广西浦北县进行的香蕉擂台赛上,威廉斯B6单株产量达95.5公斤,创全国最高株产纪录。

  目前,威廉斯B6成为全国种植数量最大的香蕉品种,占据了香蕉业的大半壁江山。市场上销售的香蕉大多是遗传基因相同的威廉斯B6,也就是当年那个小细胞团的复制品。不少消费者早已品尝,只是不知它的克隆身份。专家表示,和转基因食品不同,克隆农产品没有导入外来的基因,只是沿袭了它原有的基因,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克隆产品“青出于蓝胜于蓝”

  继克隆洋香蕉成功后,2004年,广西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又先后研制成功了克隆荔浦芋和克隆马蹄,并首次在国内建立了荔浦芋和马蹄的组培苗工厂化生产体系,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陈丽娟介绍,和克隆动物不一样,克隆植物到大田后,受土质、光照及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特别是一些地方特产如荔浦芋,在同一块地里,像孪生姐妹一样,也有细微的差别。科研人员将每块地里表现最好的优良单株又再进行克隆,如此优中选优,培育出克隆新品种“桂蹄1号”和“桂芋1号”。

  克隆品种回到原产地种植均“青出于蓝胜于蓝”,品种纯正整齐,并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在荔浦县杜莫镇、新坪镇、荔成镇,“桂芋1号”不仅保持了荔浦芋原有的香、粉、酥、软的风味,产量和淀粉含量也大大提高。

  近两年,广西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克隆罗汉果、毛葡萄、木瓜等也相继成功,并将投入市场。相信不久的将来,更多品质优良的克隆农产品将呈现给消费者。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亚硝酸盐成农村宴会“杀手”
下一篇文章:过期食品祸害市民 真相还应持续追问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