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消费警示 >> 浏览消费警示
亚硝酸盐成农村宴会“杀手”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年03月20日    关注度:     【字体:
    ■亚硝酸盐所造成的食物中毒在河北农村宴会中毒事件中所占比例超过10%

     ■目前卫生监督法律法规未将家庭集体聚餐纳入强制监管范围

     ■山楂、酱油等也可起到为肉类增色、致肉软烂的作用

     本报讯(记者徐辉)3月11日,新乐市码头铺村的一场婚宴引起大范围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并致使一名男童死亡(本报3月13日、14日曾连续报道)。

     这并非农村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的个案。有关数据显示,亚硝酸盐所造成的食物中毒在河北省农村宴会中毒事件中所占比例超过10%。

     农村多发亚硝酸盐中毒

     省卫生监督局场所卫生监督处副处长钟辉介绍说,在农村,误食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并不罕见。

     记者在网络上搜索“亚硝酸盐中毒”,随后发现很多关于亚硝酸盐中毒的新闻报道,而事发地一般是在农村。

     河北省卫生监督局场所卫生监督处副处长钟辉介绍说,亚硝酸盐土称“土硝”,外形类似食盐。食品级的亚硝酸盐是食品发色剂。目前,很多农村地区仍保留着炖肉时使用亚硝酸盐进行增色、防腐、致肉软烂的习惯。由于存放不当等问题,误食中毒事件并不罕见。

     “亚硝酸盐中毒,主要是危害身体红细胞的携氧功能,轻者恶心、呕吐,神经末梢如手指脚趾、嘴唇发青紫。重者出现意识不清、昏迷甚至死亡。”

钟辉介绍说,农村宴会发生的食物中毒,主要是细菌性中毒和化学类中毒。其中,亚硝酸盐中毒所造成的中毒占到所有中毒事件的10%以上。

     乡宴监管存在一定难度

     “目前卫生部门对农村聚餐只是进行宣传指导,并没有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管权力。”

     钟辉介绍说,各级卫生部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尤其是农村宴会的食品安全。但是,目前卫生部门对农村聚餐只是进行宣传指导,并没有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管权力。

     据其介绍,因农村卫生条件较差,而宴会聚餐人员往往会很多,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后果会很严重。因此,河北省卫生部门2007年下发《河北省农村聚餐卫生要求》加强规范指导,其中对家庭自办聚餐进行了详细要求,并对突发事件处理进行了介绍。

     普通食品可取代“土硝”

     炒糖色、多放些酱油都可以起到为肉增色的作用。

     据介绍,亚硝酸盐多为白色颗粒状,袋装出售,类似于精盐,口感苦涩。亚硝酸盐使用量和适用范围需要严格控制,因此建议家庭尽量不要采购。如果已经采购,需要严格保管,做到上锁保管、专人保管,以免发生误食。

     “肉制品制作中,亚硝酸盐所起的作用其实完全可以用食品取代。”钟辉介绍说,炒糖色、多放些酱油都可以起到为肉增色的作用。炖肉过程中放入些山楂,也可以让肉更易软烂。

     他山之石

     浙江大型聚餐需备案

     浙江省2005年启动了农村大型聚餐申报备案制度,规定各辖区要制定农村家庭聚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凡家庭或非经营赢利单位举办的一次就餐人员在100人以上的各类聚餐活动,由举办聚餐的户主和承担加工的乡村厨师提前3天向当地乡、镇卫生院防保中心或卫生监督分所申报备案。

     申报内容有菜肴清单、原料来源、加工时间、地点、就餐人数、举办人、承办厨师的基本情况,场地卫生条件等。卫生监督检查人员将对已申报的乡村家庭聚餐根据季节特点和聚餐规模实行分类指导,并由申报人签订食品卫生安全承诺书。凡申报地或邻近地区有传染病正在流行,聚餐加工场所条件严重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卫生监督检查人员有权禁止或限制举办群体性聚餐。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将原产以色列水果改贴塞岛标签 德国超市道歉
下一篇文章:克隆农产品近在身边人未识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