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文/图表 记者程维)零点集团最新对京沪穗三地居民的电话调查显示:在食品安全愈加受到关注的今天,品牌成为市民判断食品安全的重要依据。而在避免食品安全事故方面,市民认为最急需解决的是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调查显示,判断食品安全性的方式中,品牌知名度是三地市民所依赖的最突出的方式,提及比例高达四成。食品外观和认证标志说明也是一部分市民采取的重要方式之一,提及率均在20%~30%之间。
其次,三地市民对大型超市的信赖程度明显偏高,接近九成的市民认为大型超市出售的食品比较安全,而社区便利店的这一比例则降至46.9%,农贸市场则仅为26.9%,与之相关,超过八成的市民购买食品选择到大型超市。
最急需提升监管水平
在京沪穗三地市民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中,提及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有22.5%的人提及;“添加剂违规使用”,提及率为18.4%;“食品超过保质期、变质”,提及率为17.6%。其他问题如“农药兽药残留”“虚假或夸大宣传”“加工环境不卫生”等问题也均有10%左右的市民提及。
而上述诸多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出现,三地市民认为其根源主要在于食品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不力,33.6%的市民提及“食品监管体系不健全”,12.9%的市民提及“相关法律不健全”,10.9%的人提到“缺少行业规范”。其次,量刑太轻导致违法成本过低,也是市民认为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四分之一的市民提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是“处罚力度不够”。另外,也有部分市民认为经营者道德观念缺失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在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市民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市民认为最急需解决的是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一方面提升检查和处罚力度,29.9%的人提到“严格监督检查”,24.7%的人提到“加大处罚力度”;另一方面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包括法律法规建设、食品安全标准的建立以及生产工艺的规范。
另外,食品生产销售行业的自律以及对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教育也是提升食品安全性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相关调查
仅一成消费者会因省钱减少乳品消费
本报讯 (文/图表 记者程维)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仅约一成的消费者表示会因为经济因素而减少乳制品的消费量。虽然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消费信心的影响仍较为突出,但已有16.9%的消费者认为经过国家整改,对乳制品市场已较为放心。
研究发现,在众多奶制品当中,消费信心影响最为严重的产品品类为牛奶和奶粉,比例分别为35%和33%,而其他的如冰淇淋、酸奶、奶酪及奶片等产品品类受影响则较小,其中冰淇淋和奶酪受影响比例均不足10%。
研究发现,虽然经济形势走低,但仅有11.7%的居民表示会因为经济因素而减少消费乳制品,而33.8%的消费者会通过选择更经济的品牌、包装以及产品来降低金融风暴对其乳制品消费量的影响,另有43%的消费者表示金融风暴并不会影响其乳制品的消费量。可以看出,金融风暴对于居民日常食品消费必须的乳制品的消费影响并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