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网接到市民任女士打来的电话,称自己在购买了北京易圣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寿瑞祥全松茶”后发现,包装上的产品批号对应的并不是该产品而是“布达藏秘牌益康茶”。根据任女士提供的线索,天津网对“寿瑞祥全松茶”的生产和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这种名为“寿瑞祥全松茶”的保健食品在天津的销售十分火爆,各大药店均有销售。然而该产品的生产销售现状却比较混乱,天津网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时需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真假难辨:一样的包装不一样的厂家
目前天津市面上销售的“寿瑞祥全松茶”包装上,出品和生产企业主要为北京易圣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高山药业有限公司。根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全国范围内声称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至少还有三家,分别是北京御生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郑州世纪亿佰药业有限公司、哈尔滨市泓宝天然保健品有限公司,而各家所生产的“寿瑞祥全松茶”的名称和包装几乎一摸一样。
不同厂家生产的同样产品,“真品”与“赝品”让人难以辨认。
安徽高山药业出品
北京易圣伟业出品
哈尔滨泓宝天然保健品公司出品
郑州世纪亿佰药业出品
北京御生堂出品
在互联网上,“寿瑞祥全松茶”的官方网站是www.shouruixiang.com,热线电话为400-766-7126。记者拨通了这个热线电话,工作人员称“寿瑞祥全松茶”的生产方是“安徽高山药业”;出品方最早为“北京易圣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今年三月转为“北京御生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三月以后产品的出品方均应为北京御生堂。
该工作人员表示,“寿瑞祥全松茶”的商标由安徽高山药业注册,“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企业仿冒我们的产品,就像盗版书一样。我们曾在端午节前打击过一次,效果不错”。
然而,记者走访天津市内几家大药店后发现,各大药店销售的由北京易圣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寿瑞祥全松茶”,其生产日期并未截止到三月,有的产品更是六月份刚刚生产的。当记者问到是否有北京御生堂生产的全松茶时,销售人员肯定地说,北京御生堂没有生产过全松茶。
为了查清原因,记者拨打了这些产品的包装盒上的防伪电话8008579998,发现该号码为空号。随后,在北京市工商局的网站上查询得知,北京易圣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已于2009年12月14日被吊销。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同样生产“寿瑞祥全松茶”的郑州世纪亿佰药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郑州世纪亿佰药业”也注册了“寿瑞祥全松茶”的品牌,并且表示生产这种产品不需要购买什么专利。他还承认目前国内有多家企业生产这类产品,并且包装和名称都大同小异。
“寿瑞祥全松茶”并非注册商标、且无独立批号
对于多家企业生产名称相同、包装相似的产品是否构成侵权,记者咨询了12348法律咨询热线。咨询人员表示,是否构成侵权的关键取决于该产品的商标是否注册,只有注册了的商标才能享受受法律保护的专用权。而注册的商标都会在标示的右上角或右下角标注“R”或“注”注册标记。
而记者在各大药店所见到的“寿瑞祥全松茶”的商标标示旁均未见到注册标记,只有表明商标标记的“TM”标记。
此外,“寿瑞祥全松茶”也没有独立的产品批号,而是挂靠在别的产品批号上。这些厂家生产的产品虽然外表基本相同,但产品批号均不同。各个厂家生产的这种产品都会在主名称“寿瑞祥全松茶”的旁印一个不一样的副名,且字很小,产品批号所对应的正是这个副名。
同样的“寿瑞祥全松茶”,北京易圣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的副名是“布达藏秘益康茶”,北京御生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用的副名是“万生堂牌元清茶”,哈尔滨市泓宝天然保健品有限公司用的副名则是“太乙参茶”。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上也只能查到这些“副名”,查不到“寿瑞祥全松茶”。
原料里没“松”疗效或被夸大
“寿瑞祥全松茶”销售之所以在最近一两个月突然变得异常火爆,所依赖的就是大量的广告宣传。
半年来以来,这种保健品在包括天津在内的全国各地方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大量投放商业广告,宣传该产品所谓的神奇疗效。
广告中宣称,该产品是从松树、柏树、银杏、红杉、云杉五种寿命超过千年的树种的树皮和树叶中提取的一种活性物质,不做任何人工加工,直接以原生态进行碾磨,真空封装。能对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偏瘫、脑溢血、动脉硬化、冠心病等一百余种疾病有明显疗效,对老年人特别合适。
然而,记者在市面上销售的“寿瑞祥全松茶”的原料中发现只有麦冬、西洋参、大枣等成分,并没有发现所谓的松树、柏树、银杏、红杉、云杉的珍贵树种。对此,销售人员的解释是红杉、云杉等为国家珍惜树种,不便写在包装盒上。
“寿瑞祥全松茶”属于保健食品,不属于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根据我国《保健品管理办法》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和广告内容必须真实,符合其产品质量要求。不得有暗示可使疾病痊愈的宣传”。
而寿瑞祥全松茶在宣传的过程中却极度的渲染产品的疗效,甚至声称可以代替药物,很多宣传内容更是明显违背医学常识。
对于这一现象,第一中心医院眼科刘医生认为:“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保健品市场还很不完善。由于保健品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很多商家利用这样的漏洞打擦边球,在宣传过程中夸大疗效、做虚假广告的现象十分普遍。保健品市场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