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消费警示 >> 浏览消费警示
市场上低价蜂蜜九成是假的 蜂农掺入糖浆酿造
来源:半岛网    更新时间:2010年06月28日    关注度:     【字体:
  今年上半年受天气影响,青岛的春天比往年缩短,花期也较晚,导致蜂蜜产量锐减,有业内人士透露,今年蜂蜜的产量仅占到去年同期的大约20%,对正规蜂蜜企业而言,蜜源成为最头痛的事情。蜂蜜的原料成本一涨再涨 ,然而,奇怪的是,市场上的蜂蜜或是青岛一些山头的“土蜂蜜”价格却低得惊人。这是什么原因呢?记者近日探访了青岛的蜂农以及蜂蜜企业,业内人士也向记者透露了蜂蜜制作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探访蜂农

  说起青岛本地的养蜂人,不少上了年纪的市民都知道,这些人主要集中在崂山石老人以及榉林公园附近。每到春天槐花盛开时,总能见到三三两两的养蜂人,带着蜂箱出现在道路的两旁,搭起简易的小棚子,等待着收获蜂蜜。今年青岛的春天比往年更短,槐花花季也缩短了不少,榉林山上的蜂农现状如何?6月21日,记者在榉林公园看到,随着槐花的逐渐凋谢,原本密布在道路两旁的养蜂人也纷纷离去,只剩下几户人家还在这里放蜂卖蜜。记者探访了几个一边放蜂,一边售卖“土蜂蜜”的蜂农。

  第一个蜂农

  用塑料瓶装着,15块钱一斤

  记者探访的第一个蜂农是一个中年男子,他与妻子一起在山腰的公路旁摆摊售卖“土蜂蜜”。他们睡觉的帐篷搭在路边,七八个蜂箱并排摆在帐篷一侧 ,蜂箱口却仅停留着几只蜜蜂。看到记者有意买蜂蜜,男子从帐篷中走出来,指着一瓶淡黄色的蜂蜜说:“这是本地的槐花蜜,15块一斤。”经过讨价还价,记者10块钱买了一小瓶,约重一斤。

  “我这儿还有荔枝蜜 、丹参蜜、苹果蜜,你要不要带两瓶回去?”蜂农的妻子指着白色、黄色、红色的瓶子,依次向记者介绍“土蜂蜜”品种,大多都用塑料瓶子装着,两斤一瓶,价格从每斤20元~35元不等。记者问她:“青岛这里不是只有槐树吗?荔枝蜜是从哪里采的?”这位中年妇女支吾着笑了一声,搪塞说是从外地采蜜带过来的。后来据老蜂农谢舒(化名)向记者爆料,这些红红白白、名称各异的瓶装蜂蜜90%都是勾兑的。为了节约成本,甚至连糖水都很少用了,因为白糖一直在涨价,其中真正的蜂蜜含量少之又少。

  记者将买的所谓“槐花蜜”倒入容器时,看不到有拉丝,在容器中加入水,非常不容易溶解,喝到嘴里只有甜腻的味道。

  第二个蜂农

  颜色价钱各异,说纯度是税务局来测

  沿着榉林公园的道路往山上走 ,不到200米的水泥路上,有三家蜂农在此驻扎。各个蜂农帐篷前都摆着用空蜂箱搭起的小台子,摆着自家售卖的“土蜂蜜”。各家蜂蜜的包装大同小异,瓶子的大小形状差不多,但颜色却大不相同,从浅黄到深黄,甚至还有发红的槐花蜜。同是槐花蜜,三个摊位就有三个颜色。售价最便宜的一家卖10块钱一斤,最贵的卖25块一斤。

  记者问在路口摆摊的蜂农槐花蜜是不是在山上采的,蜂农肯定地说,“肯定是这里的,我这个蜜,纯度肯定高于42度,比他们那些好多了。”他看到记者手中拿着一瓶蜂蜜,就拿起台子上的一瓶凑近对比给记者看。通过目测,这位蜂农手中的颜色较深,气泡少,晃动起来的黏稠度也感觉比记者买的稠一些。记者继续问他:“纯度是什么意思?你这里有设备能让我们测测这两瓶的纯度吗?”“我这儿测不了,这是国税局测的。”旁边路过的一位男士马上纠正这位蜂农说:“税务局哪管这个?”“国税局也应该管吧。反正我这个蜜比你手里的好多了,便宜卖你两瓶,15块钱两斤,要不要?”记者立即对他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第三个蜂农

  装蜂蜜的瓶子连蜜蜂都不叮一口

  探访的最后一个蜂农叫谢舒(化名),他今年47岁,穿一件深红色的短袖T恤,坐在帐篷前,拿着一根长针状的工具,在两排蜂巢中来回取着东西。他每年都会来这里放蜂 ,今年是第16个年头,来买他蜂蜜的都是老主顾,记者就是通过一个在附近小区居住的大娘指点,找到了老谢的驻扎地。附近居民都买他的蜜。

  老谢答应和记者聊聊。他抬头看到记者手中拿着的从山腰上买来的蜂蜜,用手中长针蘸了一下水,放到一旁的一个空蜂箱上,箱子上还摆着几瓶他的“样品蜜 ”,槐花蜜的瓶子上贴着“15元1斤”的字条,颜色深黄,还略有浑浊。比起记者手中的“槐花蜜”,稠了不少。

  老谢随手拿起一罐他的“样品蜜”打开盖子,并示意记者将手中晶莹剔透的淡黄色槐花蜜也打开盖子,把两个瓶子并排放到空箱上。记者凑过去闻闻,味道没有多少区别,都有一股香味。但过了一会儿,老谢的“样品蜜”瓶口上就聚集了三只蜜蜂 ,而记者带来的那瓶蜜的瓶口却“无蜂问津”。老谢说,“看到了吧,都不用我说话,你也应该明白了吧。都是同行,我也不好说什么 ,但我能告诉你,你该买什么样的蜜。”

  正在和老谢聊天的时候,来了两个自称是本地人的中年男子。戴墨镜的先生指着老谢的样品蜜 ,开门见山地问道:“你都什么时候甩蜜啊?去年在你这儿买的,今年又来了。”老谢说,所谓甩蜜 ,就是将蜂蜜从蜂巢中取出来的过程,因为是利用一个离心力装置,故称“甩”。“这算是比较懂行的,看着养蜂人甩蜜 ,蜂蜜从蜂巢到装瓶的过程都是透明的,能看得很清楚,不可能有时间加什么东西或者勾兑糖浆,自然也就吃得放心了。”老谢说。

  青岛是海洋性气候不太适合放蜂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一个特别的现象,虽然青岛的养蜂人目前在胶南、崂山都能放蜂,但岛城稍具规模的蜂蜜生产厂家,在崂山设立养蜂基地的却没有几个,大多都设置在沂山附近。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厂家舍近求远,宁肯花费大把的路费,也要把养蜂基地设在外地呢?

  “青岛的海洋性气候并不十分适合放蜂。”提起市民经常能在市区路边见到现采现卖的养蜂人,崔先生说,虽然说青岛地区也有槐树,能生长槐花,但槐花对海洋性气候非常敏感,特别怕海风,蜜蜂在岛城采集槐花蜜,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如在山东内陆等地采蜜的质量高。“我们的蜂蜜来源,主要是在沂山附近有自己的养蜂场,放蜂就在沂山里面。”

  你要知道“甜蜜的秘密”可以拨打80889088

  市民在路边小店购买蜂蜜时,通常都能从货架上见到槐花蜜、枣蜜、油菜花蜜甚至是苹果蜜,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槐花蜜成本高,你在市场上不可能买到太便宜的。还有,整个青岛都没有多少种植油菜花的,都没有成规模,那市场上的油菜花蜜怎么来的呢?可以很肯定地说,在路边卖蜂蜜的80%以上都是假的。”

  那么记者10块钱买来的槐花蜜到底是真是假呢?记者将联系岛城相关部门,对这瓶浅黄色的蜂蜜作出科学检测。如果您也有同样的质疑,可以拨打本报热线80889088,说说您的经历和感受。

  业内爆料

  槐花蜜成本激增,蜂蜜成交价越来越高

  “今年全国的蜂蜜总产量减产了80% 。”6月22日,说起今年继大蒜、绿豆之后,蜂蜜的价格也一涨再涨,岛城某蜂蜜生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崔先生告诉记者,在上半年极端天气的影响下,蜂蜜的产量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减产、减收,不少蜜蜂甚至无花可采。崔先生说,今年以来,先是遇到了年初的春寒、干旱,紧接着就是全国性的倒春寒天气,结果导致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蜂蜜产地的蜜蜂普遍闹起了饥荒。

  “如果单纯计算成本,除去正常损耗后,我们这里每生产一斤槐花蜜的价格在15元左右,这还不算后期任何成本,一分钱都不赚。”崔先生告诉记者,蜜蜂的养殖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除了企业自己在固定地点建有养蜂基地外,还需要从范围内的蜂头处采购。不少蜜蜂养殖大户需要带着自己的蜂箱随着开花的地点和不同季节流动放蜂,而今年多省地区大面积减产,使得蜂农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收获都不大,供应量的减少,已经影响到了每个蜂蜜加工企业的产量,多家企业扎堆拼抢货源,最终使得各类蜂蜜每吨的成交价越来越高。

  蜂蜜生产厂家经常收上来假蜂蜜

  既然槐花蜜的成本激增,为什么市场里还有每公斤十几元的槐花蜜呢?“现在不仅是市民迷惑,我们一样非常困惑。”崔先生告诉记者,由于今年蜂蜜原材料的价格坐上了过山车,在高额利润引诱下,不少多年的生意搭档之间也开始动起了歪脑筋。不仅是市民外出购买的蜂蜜很可能碰上假货,就连厂家也冷不防从常年协议收蜂蜜的“老客户”那里上了当。崔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假冒的蜂蜜单独从外观上分辨真的很难,无论是从颜色、气味、粘稠度上都能作假,单纯靠人来区别几乎不可能。”每次从外地收来蜂蜜后,必须经过公司符合欧洲标准专业的仪器检测后才敢收货,然后进行再加工。特别是今年蜂蜜收购的价格奇高,不少人就开始见利忘义了,一旦对方使用假蜂蜜蒙混过关,那么所得利润将十分客观。

  一斤卖不到10块还能赚,肯定掺了东西

  “有的人假蜂蜜吃多了,吃了真蜂蜜可能都不习惯了。”说起混乱的蜂蜜市场,崔先生一样有些无奈:现在不仅是路边的摊位,超市里的蜂蜜也是一个劲地搞促销,市场上不少人买一斤蜂蜜都花不到10块钱。“老百姓都知道便宜没有好货,但是还是有人贪便宜。”他告诉记者,如果从安全角度上看,过去假冒的蜂蜜大多都是用麦芽糖或者直接掺入糖浆,对人体的危害可能还不是很大,但现在那么低的价格实在是吓人。“现在糖浆的价格都很贵,如果说一斤卖不到10块钱还能赚钱的话,真不知道里面掺的什么东西。”

  崔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中国所有蜂蜜的年产量大约在16万吨左右,每年国内还要拿出10万吨左右的蜂蜜用来出口,但事实上每年通过国内渠道销售的蜂蜜总量就超过了20万吨,那么10+20-16=14万吨左右的蜂蜜难道是凭空出现的吗?”崔先生告诉记者,每年夏天的蜂蜜销售旺季,每家企业除了从自己的蜂场直接提货外,还少不了从一些老客户手中收取蜂蜜,而产品的检测就成了最头疼的事情。

  记者采访其他多家蜂蜜加工企业,了解到了同样的状况。为了防止假蜂蜜损害自己的品牌形象,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企业里最忙碌的就是质量检测部门,不但要保证蜂蜜的回收数量,质量问题同样不能忽视。如果碰到不合格的蜂蜜,公司除了退货以外,多少还要自己承担产品检测 、往返的运费。面对高利益下的假货生产链条,不少蜜蜂加工企业也是苦不堪言。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网上购买食品还望慎重甄别
下一篇文章:选择食品容器注意涂层安全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