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消费警示 >> 浏览消费警示
保健品真能保证我们的健康吗?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年06月22日    关注度:     【字体:
    东北网齐齐哈尔6月22日讯 保健品“猫腻”层出不穷端午节临近,刘先生想买些保健品馈赠亲友,可当他到商场、药店转了半天,柜台里林林总总的保健品却让他眼花缭乱,望而却步了。一些产品的疗效被商家渲染得几近神奇,他真不知道那些保健品的神奇功效是否如商家所云。记者走访了市内数家药店和超市,发现保健品的种类之多,实在让人雾里看花。如今,药店除了经营药品外,还经营化妆品、保健品等。按照国家规定,在药房里,药品和保健食品要分区销售,但记者在一些小型药店内发现,店里销售的降糖产品外包装上的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可却宣传产品有降血糖的医疗功效,保健食品摇身一变成了药品。据悉,像这样保健食品混入药品“行伍”,虚假宣传医疗功能的情况,在保健品市场上非常普遍。以补钙品为例,市场上的补钙产品品种繁多,食品、保健食品、药品被摆在一起销售,看得消费者眼花缭乱。食品方面有用于食补的黄瓜籽粉,保健食品类有各种片剂的补钙食品,药品类也有钙片、针剂等很多种类。销售人员在推销这些产品时无一例外地说,自己的产品对补钙有很好的效果,而其他种类的补钙品有副作用,对身体不好。有的说食补好,有的说保健食品好,有的说药品好,让消费者无从选择。

  《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的定义非常明确,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保健食品也是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所有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在包装、产品说明书以及宣传材料上不能使用医疗术语,不能宣传治疗作用。如何鉴别保健品呢?据业内人士介绍,国产保健品最直观的标志就是“小蓝帽”,通常在外包装盒醒目处。小蓝帽下方还需有正规批号,通常为“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或“卫食健字+4位年代号+第XXX号”;进口保健食品则是“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或“卫食健进字+4位年代号+第XXX号”。若是没有这些标志,吹嘘得再神奇的也不过是普通食品而已。

  被保健品“忽悠”者众多商家“神话”保健品功效,引得不明真相的消费者迷信保健品性能,这一情况令人担忧。今年80岁的莫大娘,身体一向不错,前段时间经人介绍买了一种保健品,经销的人说这种保健品能治心脑血管病,而且效果非常好。莫大娘就拿这种保健品当药了,把以前吃的管心脑血管的药全停了,而且她还见人就说这种保健品好,能治心脑血管病。无独有偶。年过五十的张女士,近来总是感觉身体无力打不起精神,经别人推荐买来了一些保健品。别人说好的、有效果的她都去尝试。可是补了一段时间,钱没少花,保健品没少吃,她却觉得效果不明显。类似情况,在我们周边人群中并不鲜见。对此,齐市饮食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卫民介绍,保健食品不能用于治疗疾病,它是人体机理调节剂、营养补充剂,而药品是直接用于治疗疾病。一些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赢得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故意把保健品说成是能治百病的药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国家规定保健品凡是标注超过22种保健功能范围的宣传,都是违法的。另外消费者还要注意,在保健食品包装标签上是不能含有或暗示具有治疗作用的,如有此类标注一定要慎用。保健器械夸大功效也极需消费者警惕。时下,一些“免费体验”、“免费试用”等保健器械的促销方式,让人着实心动。而其中最容易上当的就是老年人。

  去年,高大娘得知龙沙公园附近有两家做理疗床垫“免费体验”的店,于是和老伴每天去排队进行“体验”。由于感觉效果不错,在销售人员的“鼓励”下,老两口掏了1万多元买了一套。谁知用过之后,效果与销售人员介绍的完全不一样,床垫最后成了一个“电褥子”,为这事儿,高大娘大病了一场。据一些业内人士讲,其实现场体验靠的是“精神胜利法”,和功效没半点关系。

  保健品面临信任危机

  记者查询有关资料了解到,全球约有70%的成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为具有改善机体亚健康功能的保健品提供了巨大的商业空间。难怪市场上的“保健食品”、“功能食品”、“保健药品”铺天盖地。不过,保健品果真值得我们信赖吗?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保健品打着“纯天然”的旗号,实际上为了达到效果却添加了西药成分。据了解,一些宣称纯中药的治疗糖尿病的药品或保健品实际上添加了格列本脲、格列齐特和格列吡嗪等降糖西药成分。这3种药物的作用强度很大,患者如果长期大量服用这样的保健药品,最终会造成低血糖或肾病,甚至导致死亡。同时市场上流行的很多排毒产品,其实根本没有排毒作用。排毒产品主要以“泻”为主,长期服用排毒类“泻”药,会让肠道反射功能、敏感性降低,肠蠕动的力量减弱,消化功能受损,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造成营养不良等后果。医生介绍,相当一部分排毒产品含有大黄成分,如果长期服用这类产品,很容易引起继发性便秘,一旦停药,便秘又会复发。

  据齐市饮食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卫民介绍,目前只要提起保健品,首先想到的是无效、暴利。几块钱成本的低档保健品,经过几个环节,售价会达到上百元,甚至几百元。当然保健品中也有很多质量好的产品,但是很多经销商为了走价格差异化路线,不顾质量,只看价格,选择了一些低价、假冒、无含量、甚至对人体有害的保健食品进行销售,这样虽然降低了进货成本,短时间提高了效益,但是却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选择保健品不能盲从

  如何选取保健品及保健方式才能保证我们的健康?带着百姓关心、关注,又急于了解的问题,记者电话连线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营养学博士那晓琳。对于人们热衷保健、养生这一话题,那晓琳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我们国家在解决温饱问题后,老百姓的健康意识在逐渐加强。增强日常保健,保持身体健康,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符合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但必须要从自身的实际状况出发,选择适当的保健品和保健方式,不能盲目听从他人的宣传。

  现在许多营养学家、中医师提出了食补、食疗的说法,这真的有作用吗?那晓琳肯定地说,作为日常饮食保健,食品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许多中药成分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大枣、山楂等等。我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第一条就指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精细搭配。从营养学的角度看,丰富的食物种类,除了可以提供维持人体生理机能必需的营养素之外,还能够提供各种微量营养素成分,从而弥补由于日常生活的食物种类过于单一,引起的体内某一营养素或具有特殊功能的微量化学物质缺乏,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同时,对于食补、食疗的作用不能夸大。食疗只能起到保健、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或者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如糖尿病人可以通过调整食物结构,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一旦发病,还要到医院用药物进行治疗。

  市面上流行各种保健药片,如维生素、钙、钾、纤维素等,我们可以选取吗?对于这一问题和现象,那晓琳不容置疑地说,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保健药品的选择一定要慎重,盲目或过量补充,不但无益,还有可能对机体造成损伤。如脂溶性维生素类,在体内缺乏或需要量增加而食物的供给不足时,需要额外补充,但服用一定时间后,体内营养状况发生改善,就要停止服用,以免在体内造成蓄积而影响健康。

  莫将保健品当药吃

  几个月前,冯先生在检查身体时得知自己血脂稍高,朋友向他推荐了一种有“神奇”功效的保健品。冯先生一次性购买了可服用半年的这种保健品。可是在服了4个月后,就出现了面部浮肿等症状,到医院一检查,被诊断为急性肾损伤。幸亏及时治疗,才免于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冯先生的主治医生是市中医院老年病门诊主任周艳君,周主任向记者介绍说,这是一起典型的将保健品当药吃,从而导致身体受损的病例。如果冯先生再继续服用下去,后果将会很严重。其实在生活中,有许多患者,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患者相信保健品宣传的“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因此,能不吃药,就尽量不吃药,而改吃一些五花八门的保健品。“我们一家都是从医的,婆婆退休前一直从事护理工作,有药理知识,可前一段时间她腿部溃烂,在追问下才知道她背着我们偷偷服用了广告上说的蜂胶。”这位抱怨广告泛滥的医生说,婆婆患有糖尿病多年,一直坚持用医生开的胰岛素。可老人看到诱人的广告,就去咨询,“推销者极力向她灌输药品对身体毒副作用太强,而保健品有百利而无一害,只吃保健品就可以不再服用任何的药物。”

  在临床中,医生还发现有些人佩戴被冠有保健功能的手镯、项链、护心卡,身穿保健内衣等。这些人无非是想寻求治病的捷径,而轻信了保健食品和用品的宣传功效。

  长期服用蛋白质粉的李女士,前不久腿部开始浮肿。医生告之,因蛋白质粉是大分子蛋白,过多摄入会导致肾功能损伤。医生指出,蛋白质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营养素之一,但过量摄入蛋白质,对人体有不利影响,可出现高尿素氮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渗透性利尿三大并发症。

  宣传松花粉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而不少服用者却进了医院,原因是许多人对此品过敏反应强烈。临床上,许多更年期妇女服用号称“延缓衰老,让你青春永驻”的大豆卵磷脂,结果导致内分泌失调。

  服用保健品有说道

  市第一医院营养部主任医师曹丽芬提醒,百姓进补前,要到正规医院进行化验,在医生指导下缺什么补什么。如果乱吃保健品,摄入了超出生理需要的营养素,就可能出现过量、中毒的情况,对身体的危害比不补更重。例如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A,会出现疲倦不适、嗜睡、皮肤干燥瘙痒等中毒表现;长期大量使用维生素D会引起高钙血症,出现烦躁不安、食欲减退、心律紊乱、软组织钙化及肾脏损害等;蛋白质过量摄入,则会增加肝肾负荷。

  很多人相信“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因此宁愿花大量的金钱买保健品,也不肯遵照医嘱吃药。但实际上,保健品的剂量属于生理剂量,只能满足人体日常所需;而对于病人来说,对某种营养素的需求则必须达到药理剂量才能起治疗作用。例如铁,用于日常保健的生理剂量只需十几毫克,但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理剂量却可以达到200毫克。保健品成投诉热点

  市消协每年都接到不少保健品投诉电话,而且近几年出现了多发的态势。据市消协投诉部部长信伟介绍,保健品及相关消费投诉已经成为2009年我市十大投诉热点之一。据粗略统计,去年,我市消协共接到相关投诉过百起。投诉案例主要表现为以各种协会、公司等名义为中老年人开健康讲座,检查身体,忽悠中老年人,以保健品充当药品卖,并进行虚假宣传夸大功效,诱惑中老年人上当受骗,给中老年人造成精神上的伤害和财产上的损失。上当受骗的中老年人,如果是购买保健食品少则被骗两三千元,多则上万元,如果是购买保健仪器则被骗金额高达数万元。

  信伟说,目前有不少推销保健品的人没有任何经销执照或使用假执照,在市场或社区内摆上几张桌子就开始叫卖,有的甚至上门推销。消费者在购买之后得不到发票或是信誉卡,一旦发生纠纷,这些消费者难以维权。另外,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者投诉规定》中的条款,消费者个人私下交易不予受理。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在没有正规营业场地和相关合法执照的卖方手中购买商品发生纠纷,消协是不予受理的。

  信伟提醒消费者,购买保健产品时应该索要发票,看清其批准文号,索要产品使用说明书,看清楚其口头宣传的内容是否在说明书上明确标示出来。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家乐福无视法律 销售霉变食品屡犯不改
下一篇文章:餐馆促销返券连环套 消费者不经意间掉消费陷阱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