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消费警示 >> 浏览消费警示
果冻添加剂竟含14种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年06月11日    关注度:     【字体:

本月起,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要求,所有食品添加剂成分,必须在产品包装上全部明示。


新规执行后,不少细心的消费者发现,原本经常食用的饮料、果冻中居然有多种添加剂。一盒普通的核桃调味牛奶,含有10种添加剂;一瓶200ml的酸奶饮料,添加剂达到13种;一粒小小的果冻,其中的添加剂竟然高达14种。瓜尔胶、三聚磷酸钠……这些听都没听过的添加剂究竟对人体有没有危害?6月10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包装上标注十几种添加剂


“一小瓶酸奶含有十几种添加剂,以后可不敢给孩子多喝了。”10日上午,在省城长风街某超市,市民魏女士给儿子买饮料时,突然发现包装上有一长串化学名称。魏女士说,自己平时买东西都会仔细留意产品的包装,以前饮料包上写的大多是“食品添加剂”5个字,并没有这么多成分内容。说着,她又随手拿起一粒果冻,数了一下配料表中的食品添加剂,“这个更多,有14种!”魏女士很担心,孩子吃了这样的食品会不会造成不良后果。


随后,记者来到大营盘一家便利店,随机选取了4种食品饮料。其中,添加剂种类最少的是蒙牛“核桃调味牛奶”,为10种;娃哈哈公司生产的“爽歪歪”和“营养快线”分别为13种和14种;一款净含量150克的喜之郎果汁果冻,添加剂种类有14种。这些添加剂有卡拉胶、黄原胶、柠檬酸、甜蜜素、安赛蜜、乳酸、果胶、柠檬酸钠、海藻酸丙二醇酯、瓜尔胶等等,主要在各类饮料、果冻及蛋黄派等包装上较为多见。


对此,相关产品的销售人员表示,食品包装上标注的食品添加剂用量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完全符合国家要求,“不仅能够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口感,也能防止食品变质、延长保质期,对人体健康不会任何产生危害。”


尽量选用接近自然的食品


真如销售人员所说,这么多的添加剂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吗?太原市质检所食品专家赵利军表示,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中共有22类、1960多种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非常明显。不能因为少数企业使用不当,就把责任归罪于食品添加剂本身。“其实我们吃的东西并没有改变,因为之前是糊糊涂涂消费,现在要求明明白白消费,把食品添加剂都标出来了,大家反而害怕了。”赵利军说,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工作非常重视,只要食品企业严格按照国标规定合理使用,其生产的食品就是安全的,因此市民大可不必担心。


对一些消费者担心“多种添加剂混合使用会产生毒害物质”的说法,赵利军也给出了解释。他说,这些添加剂在一定的条件和催化剂作用下有可能发生反应,个别物质反应时的确会产生有害物,而国家的相关标准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并且证明现有各种添加剂不会相互反应,“但如果同时食用好几种含大量添加剂的产品,就可能因为累积造成伤害。”赵利军说,长期固定地食用一种或多种含添加剂的产品也不是明智之举,“容易加重肝脏负担,导致毒素积聚。”


“那些不是自然存在的食品饮料,其成分几乎全部是各类添加剂的综合。”赵利军建议消费者尽量选用加工程序较少、接近原始自然的产品,类似含防腐剂、甜味剂、色素等国家有严格限量规定的产品要尽量少食用。另外,他还教给消费者一个简单判断添加剂多少的办法:闻起来味道越舒服、自然的食品,其加工程序越少,添加剂使用也少;反之,如果食品闻起来有怪味,最好不要食用或饮用。


本报记者 王普荣


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钠:


主要起防腐作用,苯甲酸钠在人体内可以自行代谢,通过日常小便无毒排出。


安赛蜜:


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甜度,全球已有90多个国家正式批准安赛蜜用于食品、饮料、口腔卫生、化妆品及药剂等领域。


黄原胶:


可溶于水,具有高黏度、高耐热稳定性等特性,常被用作增稠剂、乳化剂、悬浮剂、稳定剂,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食品、医药、采油、纺织、陶瓷、印染等领域。


果胶:


一种天然高分子的化合物,在食品上做胶凝剂、增稠剂、稳定剂、悬浮剂、乳化剂、增香增效剂等。


山梨酸钾:


高效安全的防腐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烟草、农药、化妆品等行业,作为不饱和酸,也可用于树脂、香料和橡胶工业。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无铅皮蛋”宣传被指误导消费者 儿童慎食皮蛋
下一篇文章:保健品盒里外竟有“两张皮”?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