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消费动态 >> 浏览文章
四川重庆等地为治霾禁熏腊肉 被批避重就轻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5年01月25日    关注度: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2014年12月30日8时许,重庆巴南区毛纺厂,居民将风干的香肠挂上熏架。每年这时候,居民们就会熏制香肠、腊肉、排骨等过年食物。图/东方IC

点击浏览下一页

 

  1月20日,四川达州,当地民众在政府规划点或城郊自行熏制腊肉。此前,当地有官员排查空气质量重度污染的源头时,发现熏腊肉成了达州空气质量差的主要诱因。图/CFP

  媒体近日报道,继四川达州市环保部门官员抛出“熏腊肉致霾论”后,重庆市日前再次以环保执法的名义对“烟熏腊肉”开刀,引发舆论关注。新华社昨日也就此发表时评质疑,“传承了数百年的烟熏腊肉,竟要为当今日渐糟糕的空气质量负责”,并称“动辄拿厨房油烟、烟熏腊肉等群众生活中的问题来当致霾的‘替罪羊’,难免有避重就轻、敷衍塞责的嫌疑,引来舆论‘拍砖’”。

  就此,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系教授潘小川昨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政府的各种治霾措施还是应该集中在转变能源结构上,最重要的就是减少工业燃煤使用量,多使用清洁能源、环保能源。“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这肯定是PM2.5来源的前两位”,相应的,政府的治霾措施也应该集中于这些方面。

  ■ 盘点

  那些奇葩的“治霾神策”

  【禁熏腊肉】

  据《重庆晚报》报道,为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从1月20日起,重庆市环保局会同市政公安等部门,和主城各区政府一起,开展集中整治烟熏腊肉、露天焚烧和柴火鸡餐饮专项工作。

  重庆市环保局表示,烟熏腊肉、露天焚烧和燃用高污染燃料产生大量烟尘和粉尘,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对广大市民健康造成危害。市环保局近期对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PM2.5来源解析显示,生活污染在PM2.5中占比由10%上升为16%。当地媒体报道,烟熏腊肉、露天焚烧及数千口柴火鸡土灶燃用柴火等燃料是主要污染来源之一。

  此前的1月4日,紧邻重庆的四川省达州市宣布,当地空气重度污染的罪魁祸首是熏制腊肉。达州市环境保护局一名官员说,该市自1月份以来“持续不散的雾霾”应归咎于当地人对熏制腊肉的偏爱。媒体报道,该市城管执法人员已“突袭和强行关闭”该市多家腊肉工厂。

  熏腊肉究竟会制造多少PM2.5?环保志愿者曾连续3天走访了重庆主城10多个腊肉熏制点,使用专业仪器检测PM2.5,结果显示,单个腊肉熏制点影响范围基本上不超过50米。

  【点评】潘小川表示,烟熏腊肉对城市空气的影响没有那么大,重庆市环保局所指的“生活污染占16%”应该不会全都是烟熏腊肉造成的。一些城市也有很多在街头烤羊肉串的商户,但相关研究表明,烧烤造成的烟熏污染不会是重大的PM2.5污染源。

  【“禁炒菜”】

  媒体报道,去年11月11日,廊坊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春元表示,廊坊人爱吃炒菜,但APEC期间很多人都改吃拌菜,减少油烟排放。此话立即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质疑,居民不炒菜能减少PM2.5排放,靠谱吗?

  据公开资料显示,烹饪确实能产生PM2.5,但蒸、煮方式,产生的PM2.5并不多,而油炸、炒菜时,PM2.5则迅速飙升8倍到近20倍,达到严重污染甚至爆表的级别,其中炒菜产生的PM2.5最多,5分钟内PM2.5数值可以从开始时的38微克/立方米增加到787微克/立方米。

  【点评】潘小川表示,居民在自己家中炒菜,是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家庭室内的PM2.5提高,但居民炒菜对室外空气的影响微乎其微。“可能大型餐馆对室外空气的影响是有的。”潘小川说,目前学界对餐饮造成的PM2.5污染也在研究,它到底造成多少影响,对PM2.5贡献多少还没有定论,“但相比较工业污染,机动车污染来说,肯定是较为微弱的。”

  潘小川同时强调,网民对政府出台的各项治霾措施应该理性对待。

  新京报记者 张婷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德芙巧克力吃出圆形金属片 企业:尽快答复
下一篇文章:快递羊腿发霉鼠啃 无价值证明难索赔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