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特色食品 >> 浏览文章
保健食品功效成分为何难检测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年08月28日    关注度:     【字体:

 检测保健成分需10万元今年6月,消费者李女士为了提高免疫力,以每盒32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两盒灵芝孢子粉,外包装上标注的功效成分为灵芝多糖、灵芝酸、腺苷类、三萜类、有机锗、多肽、纤维素、油酸、酶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灰分树脂油、挥发油、有机酸等,并标注了主要功效成分的含量。该产品是否真的足额含有这些成分呢?李女士心存疑虑,却不知道到哪家检测机构检测。 

  与李女士相比,消费者张先生则经历了更多的周折。张先生要检测的是一种叫“大麦嫩芽”的袋装保健食品,据称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有益物质,能提供每日所需的蔬菜量,对改善便秘更有益,每盒售价90多元。张先生首先来到北京市朝阳区质检所。一位检测人员表示,“可以检测已知的某种成分含量,但不能检测所有成分。一种保健品单查维生素的项目就有上百种,其他就更多了。真想检测全部成分就得立项,估计费用在10万元以上。”随后,张先生咨询了北京市丰台区质检所、北京市质检所等多家检测机构,得到的答复都是不好检测。最后找到了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该所负责保健品检测的工作人员说,“没有能力检测某种保健品所包含的所有成分。” 

  植物类保健成分难检测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崇表示,检测灵芝类保健食品究竟是否含有灵芝,需要进行多糖、三萜、破壁率等项检测,简单检测需要花1000多元,而较为复杂的检测需要1万多元。该所另一位高级工程师告诉记者,假冒灵芝类保健食品使用糊精、米粉、增稠剂等制作而成,里面含有面粉多糖。使用一般的检测仪器不能分辨出灵芝多糖和面粉多糖,只有使用高精尖的检测仪器,并经过极为复杂的检测过程才能分辨清,需要支付极高的检测成本。要想知道某种保健食品是否具有功效,最好还是进行功能试验和评价。“化学类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容易检测,而植物类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很难检测。”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贾亚光指出,膳食补充剂的功效成分单一,化学结构图谱完全相同,很容易进行检测。很多功能性保健食品采用中草药制作而成,主要功效成分极为复杂,化学结构图谱完全不同。例如,某些保健食品标注的功效成分为总黄酮、总皂甙、粗多糖,而很多成分都属于总黄酮、总皂甙、粗多糖的范畴,功效成分具有多种结构,生理活性不一,测定结果不稳定,因此很难准确检测出功效成分。 

  专家建议加强检测力度 

  记者通过走访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完美(中国)有限公司、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到,这些企业均建立了国家认证的专业检测实验室,对所生产的保健食品实施功效成分批检,并建立了极为严格的操作规范,完全有能力开展第三方检测。安利(中国)区域公共事务副总监许丽心表示,美国保健食品行业广泛引入非官方检测机构认证,即对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第三方检测,检测项目最多可达到60多万项。 

  1996年实施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规定,“保健食品的功能评价和检测、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由卫生部认定的检验机构承担”。截至2011年,我国能进行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验的检验机构共有34家,基本分布在各省级疾控中心,这些检验机构的检验能力基本只能满足保健食品注册检验和复核的任务,无法承担各省市区保健食品的监督抽验任务。今年,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了对有助于降低血脂、有助于降低血糖、有助于改善睡眠、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等4项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抽检;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开展了两次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抽检,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锋指出,按照《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要求,企业在申报保健食品时应提供产品的功效成分和功效成分的定性、定量测定方法,并说明功效成分在保健食品中所处地位。功效成分是保健食品保健功能的关键所在,也是产品质量的主要指标。在国家检测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我国应开展保健食品功效成分第三方检测。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化处副处长谢超表示,保健食品功效成分的检测费很高,每件产品的检测费动辄几千元甚至几万元,不能苛求消费者自己花钱检测,监管部门应定期从市场上抽检,以确保消费者购买的产品物有所值。 (记者 孙燕明)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保健食品直面监管困扰 重心或将前移至原料监控
下一篇文章:新疆出台保健食品企业安全信用分级管理办法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