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鱼要比养殖鱼安全、健康、少污染?答案可没有这么绝对。近日,本市近郊的一家养殖场批量化产出了澳大利亚翡翠斑。通过一整套获得国内9项专利的水循环系统,娇贵的翡翠斑生长在25℃恒温的人造海水中,无菌化环境还能避免养殖过程中添加药物。在2010年世博会和2011年世游赛上小试身手后,如今这条“清清白白”的翡翠斑将游上申城餐桌,为市民们奉上一道安全健康的美食。
养鱼的水可以直接喝
“翡翠斑十分娇嫩,一定要在25℃的恒定水温中生长,对水质的要求也非常高。 ”养殖基地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人工养殖翡翠斑,他们曾前往澳大利亚某海域进行海水取样,同时记录当地的空气、湿度等环境指数,特别研制了一套名为EFS的水循环系统,模拟当地海水环境。“人造海水不但成分接近普通海水,就连水流速度、旋转方向也有讲究。 ”
为了保证养殖工厂为无菌空间,所有工人进入前都要进行消毒,整个养殖过程中也不会投放任何药物,养鱼所用水源全部达到饮用水标准。
在翡翠斑3到4个月的生长周期中,EFS系统会24小时严密监控。从鱼苗进池到逐渐长大后的8次换池,都是通过管道进行的,每条鱼还会在此期间拍上一张X光片,看看其是否有骨骼缺陷。当长到1.4公斤到1.5公斤后,就要面临1到2个月的断食,这段时间鱼可以排清体内杂质,将体重减到最美味的1.2公斤后就能上市了。
翡翠斑中深海鱼油的含量为已知鱼类中的最高,DHA含量是三文鱼的4倍。
“特供鱼”9月起批量上市
2001年养殖基地首次接触到翡翠斑,并开始研究其人工养殖的可能性,经过近10年的技术革新,再加上中科院专家的指导,才在世博前夕得以成功。于是,翡翠斑从数百鱼种中脱颖而出,成为少数能够走进世博园的食用鱼。 2011年,它再次通过安全认证,成为“特供”世游赛的水产品。
但对于普通市民来说,翡翠斑依旧是“养在深闺中”的新鱼种,难以在普通水产市场里发现它的踪迹。而随着养殖技术完全成熟,基地已经开始试水市场,目前其合作方金庭庄园酒店可将切片处理好的鱼肉配送上门。从今年9月开始,日供应量可达到上万条。
目前翡翠斑的市场零售价约为300元/斤,随着批量生产后的成本降低,其售价也会有所下调。为了避免运输、加工途中的二次污染,养殖基地希望向酒店配送初加工产品,今后还计划将精细加工产品投放进超市,每包鱼肉售价10元到20元,让普通市民消费得起。
今后或能养殖刀鱼大闸蟹
能够模拟各种水环境的EFS水循环系统中可不止养着翡翠斑,大黄鱼、海参也是养殖场的课题,目前已经有所进展。而随着这项技术的成熟,今后长江刀鱼、大闸蟹或许也能不分季节、地点地生长了。
“野生大黄鱼的鱼肉就像蒜瓣一样,吃口非常紧致。目前我们养殖的大黄鱼鱼肉已经形似了,但是口感还差一点。 ”而海参的养殖已经基本成功,将在翡翠斑之后推向市场。一度绝迹30年的松江四鳃鲈鱼也在基地中“复活”,但由于尚未形成批量化生产,嘴馋的市民还需再等一等。更令人吃惊的是,这家养殖基地还在尝试构建食物链,池子里的南美白对虾从不喂食,而是食用翡翠斑的排泄物,却依旧能达到生吃的标准。
随着翡翠斑游上上海市民的餐桌,会不会有更多濒临绝迹的野生水产品通过人工养殖重返餐桌?能不能从此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随时养殖各地美味水产?对于这个问题,养殖场的回答令人充满期待,因为他们接下来的目标就是长江刀鱼和大闸蟹。 “我们已经派人去阳澄湖收集水样了,希望可以早日模拟出大闸蟹的生长环境,让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膏肥肉厚的大闸蟹。 ”(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