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特色食品 >> 浏览文章
保健食品呼唤“彻底革命”:谁玩转了OEM的市场规则?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年04月14日    关注度:     【字体:

核心提示: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保健食品乱象根源就是缺乏监管,也就是市场没有正规的游戏规则。”

“保健食品乱象根源就是缺乏监管,也就是市场没有正规的游戏规则。”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告诉21世纪网。

从中华鳖精事件开始,再到三株口服液、核酸风波等,中国保健行业的消费刚性和风险与日俱增。经过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规模的草根野蛮生长,如今信誉危机接连不断,行业经历了一波过山车行情。

在此前不久的“螺旋藻涉铅”事件中,国家食药监局(SFDA)对两次片剂检验不一致的结果引起了公众的质疑。此后4月10日,广州工商在白云区偏僻仓库里查获产值过亿的保健品造假窝点, 4月11日,国家食药监局要求查处富来森胶囊等11种假冒保健食品,中国保健食品行业的之乱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后,对国家推行的“蓝帽”审批制度和保健食品安全底线的反思也许更能引人深究。

保健食品OEM:合法批号买卖猖獗

有保健行业相关人士对21世纪网介绍,保健食品从申报到取得中国保健食品监管“蓝帽”标志,要经历准备申报材料、样品生产、试制现场核查、样品送检和专家审评“五阶段”。

在商超琳琅满目的保健食品中,冒牌的“水苏糖”、左旋肉碱胶囊、DHA鱼油等产品是如何走上餐桌的?为了摸清OEM(代工)贴牌生意中的利益猫腻,21世纪网以进口保健食品代理商的名义,与国内某贴牌厂商进行了口服胶原蛋白口服液OEM业务接洽。

“客户只需自带品牌,我方可提供包装材料,包括配方、产品加工及三证等。”该公司的胶原蛋白口服液经理陈小姐称,“你可以先提供我方一份产品的市场推广方案,我们根据你的产品,从品牌定位,策划到化妆品的研发、生产、制作进行包装,‘缔造’出新的知名品牌。”

当问及如何办理产品审核资质证明时,该人士透露,“由于健字号审批流程起码需要走2年,因此我们OEM代加工的企业只能提供QS食字文号。”

事实上,据21世纪网了解,由于《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尚未出台,套号生产仍是监管的灰色地带。

“这是否意味着代工的OEM产品只能在商超流通,而不能进入药房等终端渠道?”面对疑惑,该人士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但表示“公司有资源可帮客户提供包括个性配方,申报文号和市场策划的一条龙服务。”

21世纪网了解到,这家名为 “海南英赛德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的保健品OEM加工厂家,宣称拥有“中国最大的保健品制造基地”,目前在上海、天津各自拥有食品饮料和保健产品的加工基地。并称,“十多条生产线均通过了国家GMP认证以及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如何保证你们提供的OEM产品是符合国家质量控制体系的?”该人士称,“你放心好了,我们天龙药业是我们的集团公司,做主营口服液、片剂、胶囊剂的OEM/ODM出口加工,已经超过十多年经验。”

工商资料显示,这家实际注册资本仅为10万元,标榜企业性质属国有企业。不过,21世纪网从该负责人口中得知,实际上这家OEM厂商是民企,在沟通中还不断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骄人”的成功案例。

“你只需有一个工商审批的品牌,我们就可以提供任何独特配方的OEM产品,这都是和中科院合作的。”陈小姐透露,“或者你没有品牌,我们都可以提供现有的品牌产品代理和批发,近期抗氧化保健食品的确很热销,2万瓶口服液就可以起订。”

随后21世纪网致电专为保健食品软胶囊进行贴牌加工的“荣成百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公司招商部李经理称,“同样可以提供OEM产品配方研发和健字号申报”,获取合法批号的手法和“海南英赛德”大同小异。

保健市场发展或面临“紧箍咒”

调查发现,目前国内不少打着正规军旗号的保健品存在低价贴牌生产的现象。21世纪网就此向此前深陷“铅风波”的某上市公司了解,相关负责人称,“对公司产品被冒牌OEM的情况并不了解。”

广东省保健协会秘书长张咏在21世纪网采访时称,“国内保健食品OEM行业还存在疏漏的监管空白地带”。“个别小厂从大厂借来批准文号,套用、伪造甚至更改批号,为产品资格套上‘合法外衣’大做文章,成为了保健品市场乱象难以根治的一个‘毒瘤’”。

“有的企业申请了五六十个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但他们自己并不生产,而是将这些批准文号租赁给多家山寨厂使用,每年收取8万-10万不等的转让费。”张咏表示,这种做法在黑市相当普遍,部分保健食品企业甚至还主要靠这个赚钱。

在保健食品的审批上,据《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多部法规,申请人需要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第三方检验机构提供翔实的资料,并且要向认定的检验机构提供产品研发报告。

此前据媒体披露,保健食品的审批存在一些中介机构,成为某些大牌进口保健食品的“保护伞”。从样品生产到机构检测,再到申报材料、试制现场核查,直至最后的专家评审,通过中介的“公关手段”为这些冒名品牌取得合法资质。

国内这些良莠不齐的保健品OEM厂商和中介机构,究竟是通过何种手段获取合法的批文?针对“蓝帽”审批的“内幕交易”问题,国家食药监局保健食品与化妆品监管司司长童敏透露,正着手改革审评制度,或将实施电子审评和盲评。

很多专家望我国保健食品能“彻底革命”,参考国外管理模式,接轨进口食品管理。国务院5月份即将出台的《保健食品管理条例》成为行业的希望。

中国保健协会研究员李文才表示,造成保健食品市场混乱的原因在于该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由于保健食品行业大多奉行短、平、快的原则,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短期内难以得到回报,因此,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往往不注重产品、技术的研发,产品长远发展缺乏坚实的基础。

保健品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野蛮增长”之后,即将面临“紧箍咒”的约束。政策人士分析认为,《条例》的出台,对于保健食品网络销售的门槛可能要提高,将借鉴网络售药的模式,采取网络销售许可证制度,从源头上加强监管。(21世纪网 筱平)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假冒保健品多到20卡车都拉不完
下一篇文章:名人代言问题多 山西严查四类功能保健食品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