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家庭的账本上,相信健康投入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健康养生书籍的热销,让送健康成了新时尚;“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健康在体检”的理念,又把许多人带进了体检中心。大家有太多的理由为健康掏钱,也有太多的感慨与保健投入有关,也越来越舍得花钱买健康了。
当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健身和保健逐渐成为了生活的组成部分。有人选择去健身房锻炼、去足疗馆等保健场所保健,而更多的人为了方便和经济,选择在家健身和保健。不仅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大,多患有各种慢性疾病,饱受病痛之苦,常常抱着“有病乱投医”的态度到处寻医问药。一些经销商根据这种心理,将保健食品和保健器械的功能无限夸大,从“迅速治愈”到“包治百病”,以高价销售一些名不符实的保健商品,不少人用过之后不但没有什么疗效,还有可能耽误病情。
有需求就有市场
在哪里健身、保健都离不开器材,家用保健器材的市场非常大。在2011年体博会上,上百家按摩保健康复器材展商集体亮相,众多知名健身品牌在展会上纷纷推出按摩类新品,试图抢占市场先机。数据显示,目前国际市场按摩产品的销售规模已达100多亿,而且这个数字正在以每年30%的增长率递增,未来两三年内将实现井喷。
记者从各大药房获悉,电动浴足盆、治疗仪等保健器械的销售十分火爆,许多顾客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中老年人。某医药商城营运部经理称,近年来器械消费在节日销售份额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例。去年,一门店器械销售额为628万元,与前年相比增长两成。“今年把电动洗脚盆作为礼品送人很流行。它价位适中,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健康又时尚,特别受到中老年人欢迎。”另据门店销售人员介绍,中秋节或重阳节临近时,浴足盆、制氧机、血压计、TDP神灯等产品的销量节节攀升,有顾客一次购买3个“神灯”治疗仪送给长辈。
某大药房的器械销售近日也出现高峰,其总店相关负责人表示,最近各种腰椎、颈椎治疗仪的购买者明显增多,比起平时销量约有30%的上升。很多年轻人把治疗仪送给有风湿或是关节问题的老人,既体贴又实用。
在某大型超市,记者了解到,足浴盆、按摩椅相当畅销,每张按摩椅上都坐着体验者。记者发现,这里的足浴盆根据功能和材质不同,价格从近200元到1000多元不等,皆具有加热、按摩、杀菌、气泡、冲浪、红外等功能,日均销量都在10台以上。足浴盆的热销只是保健器材销售的一个缩影。据中国保健协会的粗略统计,全国生产和销售保健用品的工商企业有2.23万家,2010年这一领域的销售额是1000亿元,近20年来这个数字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但是,当你正热火朝天地使用这些保健器材时,可曾考虑过它的效果究竟有多大?目前国内的保健器材仅针对安全性进行检测,效果如何却多由企业说了算。有业内人士指出,那些所谓能防病强身的保健器材,可能只是消费者的美好愿景。
令人纠结的功效
走进王大妈家里,记者就被眼前的阵势吓了一跳,厨房里是4000多元的自来水净化器,卧室里是6000多元的保健床垫和万余元的保健椅,客厅里更是放着很多不知名的保健药品。今年73岁的王大妈5年前患了脑溢血,行动不是很方便。没得病前,扭秧歌、跳交际舞、打麻将是她的主要生活,可生病后,性格活跃的王大妈每天只能呆在家里疗养。几年过去了,病一直没见好。现在王大妈最热衷的就是搜集各种医疗广告,从电视上看医疗讲座以及参加保健品的体验活动,看到有符合自己病情的保健品和仪器,就不惜重金购买。王大妈的女儿告诉记者,为了买这些保健品,老人已把多年来的积蓄花光了,儿女们逢年过节给的孝敬钱也都被王大妈用来买保健品了。“花钱买这些东西不怕,怕的是她乱吃乱用,反而整坏了身体。”她说,现在老人一发了工资还是经常偷着买各类保健品或者器材,怎么劝都没用。
杨大爷也是保健用品的忠实拥护者。前些年保健器械刚兴起的时候,他就花1.5万元买了一个理疗床,说是又能降血脂、降血压,还能软化血管,总之是包治百病。可用了不到半年,他感觉没什么效果,理疗床就被闲置了。最近,杨大爷又迷上了降压手表。销售商告诉他,这种手表有正规的专利文件和经营许可文件,虽然是保健品,但对控制高血压很有帮助,曾做过临床实验,很有效。听完介绍,杨大爷一动心花了1000多元买了一块。回家后他就把降压药给停了,可用了一段时间后,血压非但没降,反而升了不少。“原来高压只有150,现在成180了,还不听劝,非要继续戴,你看,这表带儿太短,手都被勒出血印子了,还不肯摘。”杨大爷的老伴着急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