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时政 >> 浏览文章
六部门印发《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行动方案》
来源:中国证券网    更新时间:2016年07月05日    关注度:     【字体:

记者4日从发改委获悉,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京津冀协同发展2016年工作要点》等有关部署,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交通部、海关总署以及质检总局制定了《京津冀农产品(12.210, 0.08, 0.66%)流通体系创新行动方案》,明确了重点工作的内容和完成时限。

行动方案部署的主要任务包括加强京津冀农产品流通的统筹协调,增强协同发展能力;鼓励支持企业开展流通创新探索,提高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拓展物流配送等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全程冷链,保障食品安全和促进消费升级;开展农产品流通国际合作,提高流通国际化水平。

行动方案目标经过3 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立统一开放、分工协作、竞争有序、畅通高效的京津冀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市场布局更加优化,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流通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流通成本大幅降低,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示范企业,成为全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的先行示范区。

附件

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行动方案

开展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是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利于推动三地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拓展深化区域合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有利于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流通成本,减少产后损失,保障市场供应和食品安全;有利于发挥京津大都市消费的引领作用,带动河北等周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全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提供示范借鉴。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6 年工作要点》等有关部署,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消费者为主导,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优化三地资源配置,补齐软硬件设施短板,积极发展流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产品流通产业提质增效,有效保障农产品供应和质量安全,更好地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二)主要原则

1、优势互补,协作共赢。发挥京津冀三地比较优势,结合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分工协作,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产业功能有序转移和有效承接,促进农产品直采直供、全程冷链等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实现区域农产品产供销良性互动、协同发展。

2、创新驱动,提质增效。鼓励支持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推广应用,促进流通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提高流通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3、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好政府在规划布局、资源整合、法律法规、检验检测、标准化建设、品牌创建等方面的规范引导作用,着力增强农产品流通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满足消费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

4、试点示范,统筹推进。立足京津冀现有基础,通过试点示范,引导企业开展流通创新,优化资源配置,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统筹推进重要农产品流通设施合理布局和重点项目建设。

(三)行动目标

经过 3 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立统一开放、分工协作、竞争有序、畅通高效的京津冀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市场布局更加优化,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流通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流通成本大幅降低,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示范企业,成为全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的先行示范区。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京津冀农产品流通的统筹协调,增强协同发展能力。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结合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统筹区域重要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布局、功能定位等,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构建“环京津 1 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北京加快疏解跨区域大宗农产品中转集散功能,突出发挥资本、信息、技术管理的输出与辐射作用,加强城市高效物流配送体系、终端销售模式、农产品电商等创新。天津总结对台冷链物流试点经验,提高全程冷链、生鲜宅配等创新发展能力,发挥港口和自贸试验区等优势,积极打造北方进出口农产品集散中心。河北着力发展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园区,改造升级一批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扶植引导一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高效物流加工配送、绿色消费优质品牌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企业,构建面向京津及域内大中城市消费的优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

(二)鼓励支持企业开展流通创新探索,提高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直采直供模式,鼓励京津大型连锁超市、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在河北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鼓励骨干流通企业建立从生产基地到居民餐桌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支持发展“中央大厨房”,引导大中城市农产品流通由供应原料为主向供应成品、半成品为主转变,促进绿色消费、低碳生活。鼓励线上线下融合的流通新业态发展,支持电商平台与线下社区店开展合作。

(三)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拓展物流配送等服务功能。加大对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和检验检测系统升级改造的支持力度,推广电子结算,探索发展拍卖、中远期等现代交易方式,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标准化水平。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物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加工、冷链、配送等综合服务能力,鼓励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拓展线上交易和线下物流终端配送增值服务,培育一批专业化农产品交易物流服务企业。

(四)大力发展全程冷链,保障食品安全和促进消费升级。支持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企业改造或建设一批适应现代流通和消费需求的冷冻、冷藏和保鲜仓库等设施,推广应用冷链新技术、新产品,特别是加强“最先 1 公里”和“最后 1 公里”的产地预冷、保鲜加工、保鲜运输、销售终端冷藏等能力建设,有效解决冷链“断链”问题。大力培育发展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加强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标准体系建设,落实产地准出检验,探索三地检验结果互认,发挥认证作用,推动采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结果,强化标准执行,建立全程可追溯的食品安全监控系统。

(五)探索建设京津冀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提升流通信息化水平。选取重点品种开展试点,推动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标准化、标识规范化,夯实农产品流通的信息化、标准化基础。依托骨干农产品流通企业,将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交易、配送等数据信息汇集到京津冀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组织开展数据分析,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引导生产流通,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协同发展。结合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推动将农产品流通企业、从业人员等信用状况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信用中国”网站依法公开。

(六)开展农产品流通国际合作,提高流通国际化水平。加强与日韩等国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方面的交流,通过举办行业论坛、组织专业培训、企业交流对接等方式,借鉴先进经验,开展深入合作。利用天津自贸区政策环境和条件,建设一批农产品进口、分销中心和直营中心,积极推进单一窗口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产品进出口通关便利。积极支持企业利用中韩自贸协定政策优势,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和统筹指导。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司局级层面的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布局、创新试点、示范推广等重大问题协调,制定年度创新工作要点,推动京津冀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区域合作、协同发展。三省市发展改革部门也要牵头建立相应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横向联动、有机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协调解决政策落实、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统筹做好本地区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工作。

(二)加大投融资、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综合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基金、现代物流重大工程包等渠道支持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项目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产品流通企业等的信贷支持力度,为项目建设提供便利的融资服务。推动京津冀三地农产品流通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和投资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龙头企业。继续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和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的用地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规划要求的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项目,加快用地审查报批,保障项目依法依规用地。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创新针对农产品流通各环节的保险险种和范围,保障企业和农业经营者利益。

(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研究机构、骨干企业作用。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在行业运行监测、标准制订与宣传推广、国际合作、职业培训、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引导行业企业加快技术、管理和服务创新。加快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集团,鼓励骨干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产品优质品牌。

(四)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开展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相关政策宣传活动,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营造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汪洋副总理在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上的致辞
下一篇文章: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