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时政 >> 浏览文章
中央缘何强调粮食安全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更新时间:2013年12月17日    关注度:     【字体: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六大任务,“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位居首位。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突破6亿吨,实现“十连增”。在连年丰收的背景下强调“粮食安全”,显示了中央政府未雨绸缪的态度。而如何追求数量与质量的平衡,应该是未来的着重点。

  增速快是因基数小

  把“粮食安全”列为首要任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史上非常罕见。这由此引发一些讨论:中国的“粮食安全”现状到底怎样?

  在此之前,一个较为流传的说法是,2012年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跌破90%,低于早先确定的自给率95%红线。这种说法的依据是,2012年我国实现粮食产量58957万吨,进口粮食超过7000万吨,进口量占我国总产量的约12%。

  但是,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因为在7000多万吨进口量中,谷物进口(包括玉米、小麦和稻米等)近1400万吨,大豆约5800万吨。“确切地说,大豆是一种油料,不是最基本的口粮。若只算谷物,今年前10月进口量约1000万吨,占总产量的比例不到2%,这和会议提出的‘谷物基本自给’是相符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所长秦富告诉记者。

  秦富认为,增速快是因为基数小。其背后的真正原因不是国内粮食供应出了问题,而是国内外的价差。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而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谷物价格指数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回落,跌幅一度近20%,一些贸易商开始从国际市场进口低价粮。

  但进口粮的冲击并不能持续。秦富介绍,我国对粮食进口实行配额管理。在配额以内进口粮食关税很低,但超过配额后关税会大幅增加。“像玉米配额外关税能达到65%,这种情况下国内粮食还是有竞争力的。”

  “科技支撑”是关键

  虽然我国在口粮上的安全程度相当高,但挑战也是巨大的。因为在“十连增”之后,继续增产的难度非常大。此外,随着城镇化推进、城镇人口增加,粮食的消耗量逐年提升。长久来看,我国的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

  为确保粮食安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科技支撑”的方法。“近十年我国粮食的增产中,单产提高的贡献率在70%左右,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支撑。”秦富指出。

  要发挥科技支撑的作用,首先靠良种。在A股市场上,登海种业、隆平高科等种业股是近期资金关注的对象。有了良种,还必须播在良田里。“如果我国能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粮食安全。”秦富指出,下一步国家对于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会持续加大。

  此外,良法即良好的农业经营体制也非常重要。东方艾格农业高级分析师马文峰指出,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还存在大量的小农经济形态。

  既要数量又要质量

  除了关注数量安全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指出,相比前几年,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源头。如果源头控制不了,后面的环节再安全也无能为力。依靠化肥、农药、添加剂等技术可以获得农作物产量的迅速增加,却也带来严重的源头污染问题。如何追求数量与质量的平衡,应该是未来政策的着重点。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一个紧迫挑战是土壤环境治理。环保部生态保护司司长庄国泰表示,目前环保部正在牵头编制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行动计划,主要包括耕地与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污染源头控制等五个方面的工作。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济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制挂牌
下一篇文章:广西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 按规定时间完成交接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