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立毅
■ 熱點評說
“三種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含反式脂肪酸”的新聞曝出,當天即被証實為是一個烏龍。在人們面對食品安全問題如驚弓之鳥的今天,個別企業和媒體利用公眾脆弱的消費信心,在一些相對專業的問題上刻意做文章,造成“食品安全又出問題”的假象。那些被利益驅使的“抹黑”行為不但不利於揭露食品行業存在的問題,更無助於促進食品安全。
日前有境外媒體報道稱,經檢測發現,三種頗受歡迎的國產奶粉含有反式脂肪酸成分,而另外還有兩種“洋奶粉”沒有被檢出含反式脂肪酸成分。這則新聞直戳公眾痛點,讓人揪心。
然而,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當即回應指出,近年來監管部門對1萬多個嬰幼兒配方乳粉樣品的監測發現確實含有反式脂肪酸,但其含量均符合國家標准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准。同時,監管部門還對近200個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樣品開展了檢測,發現所有樣品均含有反式脂肪酸。另外,著名科普作家“鬆鼠雲無心”也曾撰文稱,反式脂肪酸廣泛存在於各類食物當中,追求“零攝入”不現實也沒必要。
不知是無心還是有意,這一給國產乳粉扣上“莫須有”罪名的時機耐人尋味:國家發展改革委剛剛披露外資乳粉企業操縱、抬高奶粉價格的不法行為,這些企業正面臨著反壟斷調查,而我國也正在採取措施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雖然我們目前無法判斷“反式脂肪酸”事件是否是一場精心的商業策劃案,但事實証明,這起碼是不負責任之辭,不但對行業造成打擊、對消費者形成誤導,還削弱了公眾對社會輿論監督的信心。
不可否認,在目前不少企業誠信缺失、政府部門監管乏力的情況下,社會輿論監督已成為一股越來越重要的制約力量,有效地促進了市場自律。從阜陽大頭娃娃事件到三鹿奶粉事件,從瘦肉精到地溝油,在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中,包括媒體監督在內的社會輿論監督功不可沒。
但是,社會輿論監督同樣也需要接受檢驗。此前嬰幼兒乳粉致性早熟、豆漿機使用工業潤滑油、知名飲料含水銀等一系列事件,最后都被証明是假新聞,其中不乏商業對手採用抹黑等手段,編造轟動事件攻擊競爭對手,這種混淆公眾視聽的行為必須堅決抵制。
社會輿論監督不應該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成為獲利的手段。這不僅需要廣大公眾提高自身的辨別力和判斷力,同時更需要相關政府部門採取必要的措施,完善法律制度,提高技術手段,打擊惡意的“抹黑”行為,為公眾創造真正有利於監督的社會輿論氛圍。(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