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时政 >> 浏览文章
餐饮“公权消费”令人焦虑;比公款消费更隐蔽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更新时间:2013年05月02日    关注度:     【字体:

 令人焦虑的餐饮“公权消费” 

  随着“八项规定”一声令下,近期高端餐饮迅速下滑,一些过去车水马龙的高档酒店、饭店,出现了门可罗雀的现象。 

  不久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反对铺张浪费型消费的效果是明显的,一季度,餐饮消费增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餐饮收入增长比上年同期放缓了4.8个百分点。而商务部监测的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增速更是放缓了12.6个百分点,增速由正转负,为负3.4%。其中,3月降幅比1-2月扩大3.4个百分点。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公款消费受到遏制,导致高端餐饮消费下滑明显。这样分析显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也是完全符合中国餐饮的实际情况的。但是,同时必须看到,公款消费并不能完全覆盖餐饮业的所有问题,也不是高端餐饮下滑明显的唯一原因。中国的餐饮消费,“灰色地带”有多条,公款消费只不过是最突出、最明显、最具社会负面影响的一条。 

  显然,“公权消费”也是餐饮消费不可忽视的“灰色地带”之一。虽然很多的高端消费,从形式上讲,并不是公款消费。但是,从本质上看,也与公款消费具有相同的破坏力和负面作用,那就是“公权消费”,亦即为了讨好公权、利用公权、左右公权,一些非公企业、个人、单位等,向公权力部门和公权力者提供的各种高端消费。 

  以跑项目、跑审批、跑资源要素、跑资金为例,哪个不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宴请、送礼以后才能办成。而且,这样的宴请、送礼,往往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人,而是每个环节、每个与之相关的部门和个人,都需要经过反复审美、送礼以后才能办成。往往是,一个项目、一个审批事项、一笔资金跑下来,所发生的各种餐饮消费,要比普通公款消费高得多。而且,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是在相关公权部门、公权人指定的消费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变相的行贿受贿。 

  再如某些非公企业、个人和单位,为了从公权力手中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最常用的手段,也常常以高端消费为诱饵,通过经常与公权部门、公权力者在高档消费场所进行活动、消费,以积累感情,获取各种资源和资金,得到各种帮助与支持。 

  所以,“公权消费”是比公款消费更为隐蔽的一条“灰色地带”。在这条“灰色地带”上,各种腐败问题更加突出、更为严重。所不同的是,公众对这一问题危害性的认识比公款消费要浅得多、模糊得多。比较一致的错误认识是,反正花的不是公家的钱。但是,谁能否认,所谓“私人”的钱,有多少是通过“公权消费”转化而来的呢? 

  而在餐饮行业,还有一条更为隐蔽、更难看清其危害性的“灰色地带”,那就是“发票消费”形成的“灰色地带”。具体表现是,一些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公共事业单位等,为了办事需要,用公款给人送礼、送物,又无法在财务上列支,便通过到经常消费的餐饮企业开具餐饮发票的方式做账。而这些餐饮企业,为了吸引消费,也会心甘情愿地配合部门、企业、单位这样做。可以这样说,这条“灰色地带”所形成的“发票消费”,决不是一个小数目。很大程度上,还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很好的捞钱平台。 

  至于那些将赌博等非法交易也通过“发票消费”进入公家账本的,也是比比皆是。从近年来不断曝出的丑闻中,也可见一斑。 

  眼下,许多公款消费转入地下,一定程度上,也是利用了“公权消费”、“发票消费”等“灰色地带”。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餐饮消费中的“灰色地带”铲除掉,而要做到这一点,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步伐,给公权力套上“紧箍咒”,让公权力能够在阳光下运行,在社会监督中发挥作用。 作者: 谭浩俊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地方食药监管年内改革 严禁过渡期突击提拔干部
下一篇文章:瓶装水标准纷乱 谁来一锤定音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