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0日,江苏南京,执法检查人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介绍市场每日蔬菜检测情况。沈 鹏摄(新华社发)
“食品安全涉及的面太广了,不可能每一个都查,负责食品安全的资源不可能无限放大,所以必须首先进行风险评估;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风险,把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盲目加大执行力量,缺乏风险分析,就像没有目的到处跑,浪费资源。”
中国基本具备参照国际标准要求食品安全的条件
记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吗?
梁嘉声:这的确与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有关。在经济腾飞阶段,许多人的心态都是“向钱看”,而不是“向前看”,没有长远的眼光。这是一个无法跨越的阶段,但我们可以努力缩短它。
记者:有人认为,对食品安全过于苛刻,照搬欧美的标准,增加检验环节和程序,是不是会造成价格飞涨,甚至导致食品短缺?
梁嘉声:这种观点并不鲜见。有时候我参加国际会议,来自欠发达地区的代表会说,吃了这个超标食品,人30年之后有问题;不吃这个食品,人现在就有问题。因为食物短缺,会饿死人的。不过这不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我认为,中国已经基本具备了参照国际标准要求食品安全的条件。
记者:由于食品问题多发,老百姓已经谈“超标”而色变。
梁嘉声:很多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对人的健康构成直接的威胁。例如防腐剂标准并不是“对健康不造成威胁的剂量”,而是能达到防止食品败变的最小剂量。“超标”并不一定是“毒”。当然,从法律角度讲,“超标”肯定是有问题的。
记者:单一食品添加剂不超标,但我们每天要摄入很多种食物和饮料,会不会积累之后导致不良反应?
梁嘉声:这个不会的。WHO和FAO共同成立的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制定食品安全标准,这是各成员国、国际组织以及消费者组织等联合参与制定的标准。标准参照了居民的膳食结构,并根据膳食调查结果,来限制总的摄入量,并不是看单一食品的。
在中国也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中国监控模式已经和CODEX基本吻合,而即将出台的一系列国家标准,也大部分跟CODEX靠拢、接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