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时政 >> 浏览文章
常青新闻工作者也是食品安全的“守卫者”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1年05月10日    关注度:      【字体:

  ●常 青

    “五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特别强调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同时,对质检工作者寄予“食品安全‘守卫者’”的厚望。作为质检系统的新闻工作者,同样肩负着食品安全“守卫者”的神圣职责。

    总书记强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首先是食品质量安全第一。食品失去了安全“底线”也就失去了人类“食”的本意,更失去了食品生产者和加工者做人的人品、人格甚至人性。也许人们会问,新闻工作者既不是生产者又不是加工者,其“守卫者”的职责何在?笔者认为,这种新闻工作者的“安全”“守卫者”职责不是具体的、直接的,却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先说新闻工作者的舆论与社会“监督”职责。实践证明,食品安全仅靠监管部门的监督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全国13亿人口每天要消耗200万吨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而全国仅生产食品经营主体就高达323万家,餐饮单位则210万家,从事农牧渔业2亿多户。那些小作坊、食品个体加工点更是不计其数。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职责、监管部门有职责,新闻记者的舆论监督也必不可少。舆论监督可以唤醒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可以让食品造假者和各种“黑心”食品、“变质”食品如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无处藏身。

    其次,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自身职业操守也决定着“食品安全”中的这个“安”字。

    新闻的“生命”在于它的“真实性”。对食品安全的报道,既不能夸大其辞,把个别问题、局部问题说成是“一团黑”、“一团糟”,更不能无限上纲,图“时髦”,单纯为制造“新闻”而“新闻造假”。前一时期,轰动京城的“纸包子”事件,就是个别记者为哗众取宠无中生有编造的一出“闹剧”。最近一个时期,关于“圣元奶粉”、“皮革奶”、“牛肉膏”等食品事件的报道,也是个别媒体的夸大其辞、查无实据的“新闻”。新闻工作者理应要有做人的“天地良心”。如果忘记了这最基本的原则,新闻引来群众恐慌,那才是新闻工作者的良心“失守”,道德“失守”,更不要说做食品安全的“守卫者”了。身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在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做好如下工作。

    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国食品安全的总体状况,学会从中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判断。新闻工作者要尽量使自己由食品安全的“外行”变成“内行”,通过学习知识专业,做到心知肚明。正可谓:“人有知学、则有力矣”。只有全面了解了食品安全的实际情况,你的报道才有力量。

    二要学会客观公正地报道食品安全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捕风捉影,有意把个别问题串起来,制造“放大效应”。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言所行、所文所报,不图一时之宠,但求客观公正。做记者和做人一样,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本着实事求是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去传播消息,发表评论。正如古人韩婴所言:“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另行。”前几年,当个别持有偏见的西方媒体对“中国制造”进行歪曲报道和无限上纲时,国家质检总局一位领导曾呼吁“有热血的新闻工作者站出来说真话。”时至今日,身为新闻工作者,依然需要有说真话的勇气和热血,依然需要有立足于大局,着眼于长远的人格和品德,坚守身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应有的信仰和理想。

    三要学会把食品安全中的质量常识大众化、科普化,这也是对老百姓负责任的职业水准。新闻报道不是传话筒、不是录音机,新闻工作者要学会把专业术语、理论术语科普化。也就是说,要让读者能准确理解其内容、正确把握其方向。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天津视察时的重要讲话,身为新闻工作者同样要肩负起“当好食品安全守卫者”的神圣职责,用心中的爱、手中的笔,与质检部门的战友们一起,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国门时报》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湖北省委书记省长就食品安全问题作出重要批示
下一篇文章:“总体稳定向好”像是染色馒头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