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时政 >> 浏览文章 |
人民日报寻找食品监管的咽喉要道 |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1年05月06日 关注度:1029
【字体:大 中 小】
|
|
胡锦涛总书记日前在天津视察时指出,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要求相关单位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把食品安全关。话语中,人们读出了党和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决心。
严把安全关,首先必须直面问题。食品安全屡亮红灯的深层原因何在呢?
平心而论,这跟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系。中国本来就是食品生产消费大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吃得饱”阶段迈向“吃得好”,食品需求更是出现了几何级的增长。市场上有海量的需求,食品供应能力便显得相对滞后,好的不够,坏的来凑,客观上给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空间。从历史上看,美国等发达国家也经历过类似的阶段,牛奶掺水、咖啡掺炭,屡见不鲜。
这跟监管难度巨大、监管能力相对滞后有关系。需要监管的对象物数量巨大且不说,分布还特别零散。我们的食品工业还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数量巨大。食品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规范化水平都比较低。种植养殖环节也是小、散问题突出。这客观上加剧了监管的难度。这边刚按下葫芦,那边又浮起了瓢,难免手忙脚乱。
此外,也有转型时期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的问题等。
正视矛盾和我们当前所处的阶段,不是为了替谁开脱,而是为了更好解决问题,为了缩短这一阶段。
比如,相比食品生产者小而散的状况,流通环节比如批发市场、超市等却相对集中。并且,这些环节往往是食品走向餐桌的必经之路,在此用兵,是否能收事半功倍之效?是否可以将有限的监管资源重点转移向这些环节,以狠抓集贸市场和大型超市的产品管理责任为抓手,以求纲举目张呢?其实,这些环节都已布置监管兵力,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效果还不够显著。相关监管部门可不可以加大问责力度,进一步激活这些监管力量呢?一旦查获问题食品,不能仅仅追究流通商的责任,还要追溯生产商的责任。如果监管者疏于监管,则应追查渎职之责。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是不是可以进一步推广,织就天网,为问责提供有力保证呢?监管抓住牛鼻子,可能会逐渐将市场牵向纯净。
此外,如何进一步增加犯罪成本,追究监管不严者的责任,完善监管体系,值得认真研究。
对老百姓而言,其他都还可以将就,可饭总是要吃的。食品安全关乎百姓健康、政府公信,实在刻不容缓。
|
|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上一篇文章:有毒食品 人人喊打图
下一篇文章:“严”字当头整治食品添加乱象图 |
|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