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时政 >> 浏览文章
打赢食品安全这一仗需“狠、准、灵”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1年05月01日    关注度:     【字体:

    食品安全问题探源系列评论之四

    郭奔胜 新华社江苏分社副总编辑

    近期接连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再次表明,当前威胁食品安全的因素仍然很多,比如食品行业准入门槛过低,比如部分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比如某些环节监管不力,比如质量反馈机制不健全,比如知假贩假的不法行为时有发生,等等。这些不安全因素一天不除,食品安全的根基就不会牢固。无论是从国家的长治久安,还是从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来看,食品安全这一仗必须打得好,打得赢。而打赢这场硬仗的关键是“狠、准、灵”。

    食品安全事件的残酷现实说明,治理这个领域内的乱相,既需要道德教化,更需要重拳出击。尤其是当前这个阶段,刹住食品生产、流通领域内的搀假“售毒”歪风,必须“狠狠地打”。所谓“狠”,应该包含这样三层含义:一是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从以往的情况看,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往往存在受人情干扰的“下不为例”,正是有了这样的弹性空间,执法就难以做到硬碰硬,给不法商贩或地下作坊留下为非作歹的土壤;二是依法律上限打击,处罚到违法者深度疼痛!法律条款对违反食品安全的行为一般都有经济处罚的范围,有的范围规定的比较宽泛,从治乱的效果上看,不予以重罚,就难以治住恶行,所以一律就上限处罚,是必须采取的狠招;三是绝不放过任何恶人!制假售假往往是团伙作案,一条龙作案,因此,凡是有证据证明存在违法行为的,都必须给予打击,不放过任何一个违法者。只有狠狠地打击,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压缩违法的空间。

    食品安全事件的多发表明,食品安全涉及多个环节,多个主体,多个地区,多个阶段,因此,治理这个领域的不法行为,必须准确判断,准确出击,准确铲除。所谓“准”,不仅要体现在打击对象上,也要体现在案情分析上,不仅要体现在个案处理上,也要体现在形势研判上,不仅要体现在生产、流通环节,也要体现在监管环节。过去,一些大企业看上去相对规范,因此监管上就流于形式,还会颁发“放心企业”或“放心食品”的牌子。但从这两年接连发生的大型食品企业出现严重食品安全事件的教训来看,“牌子”式的监管模式走到了尽头,监管必须是动态的,是不分大小企业的,是不能先入为主的,要把所有企业的生产行为都要放到监管的视野中。再比如,有些食品安全案件涉及多个环节和地区,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必须顺藤摸瓜,不惜一切代价把所有的问题都查清楚,把所有环节的病症都找出来,把所有违法行为都送上法律的审判台,惟有如此,才能算得上是准确打击和精确铲除。

    食品安全事件的复杂性提出一个严峻的挑战,即查找和处理食品安全漏洞,必须要打一场全民战争。这就要求,这场战争的战法要有灵活性。长期以来的教训表明,光靠运动式的执法难以根治食品安全顽疾,而化大为小、化整为零式的无处不在的灵活多样的执法行动才是对违法者的最大威慑,现在很多违法行为是在暗处,而执法行为通常是动静很大,并且信息“跑冒漏滴”,导致的结果是,“八顶大盖帽”也抓不住一个造假者,执法效率低下。单靠监管者的眼睛是远远不够的,要发动所有的消费者为打击违法行为提供信息,哪里存在安全隐患,哪里存在违法行为,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食品污染事件,等等,发现线索要多发动人民的力量。甚至可以设重奖,来奖励哪些举报有功的人民群众,形成人人都来关心食品安全,维护食品安全,消除安全隐患的强大社会动员。

    法律利剑在手,群众安危在心,目光四射监管,绝不手软打击,日复一日地努力下去,坚持下去,才能打赢餐桌保卫战。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广州百名青年吃“忆苦思甜餐” 体验革命艰辛
下一篇文章:非法添加败坏食品行业名声 背后存在监管困境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