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时政 >> 浏览文章
法律越严格食品越安全
来源:京华时报    更新时间:2012年12月01日    关注度:     【字体:

 惟有从各个层面都加强制度建树,从各个环节都加强执行力,食品带给人们的就将不再是担忧,而是一种生活的享受,能够让人们吃出幸福的味道。

  “终身禁入”条款重回《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这一事情本身和严苛的法条一样,都引人关注。

  据称,“因食品犯罪被追刑责的经营者终身禁入食品行业”的规定,在草案初审中被删减,在二审中重新补上,且规定得更为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不符合安全标准或者有毒、有害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这一出一入,折射出立法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一度犹豫。在寻常观点看来,“终身禁入”的处罚,尤其是对于那些初犯者,非主观故意者,是否过重?对于食品行业发展是否不利?对犯过错误的人是否应该一棍子打死,不再给予他机会?从一般立法理念来看,这样的观点不能说没有道理。

  然而,食品安全领域,又是一个非同一般的领域,它本涉及民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没有安全,一切恐怕都是奢谈。

  在这个意义上,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法治,不可以等闲视之。尤其是我们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深刻变革,一些人自降道德防线和底线,什么东西好卖就生产经营,管它什么有毒、有害。而这也正是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

  实践告诉我们,当道德底线被弃守,道德原则被放在一边,托住道德滑坡的最管用的办法,就是以法律和制度进行托底。不仅会立竿见影,也能促使人们在思想深处深刻警醒起来。诚然社会教育、道德感化亦是提升食品安全的办法,但效果必慢,而且在安全问题多发时,人民群众不会有这样的耐心,去等待生产经营者的道德良知慢慢变好。

  治乱当用重典、当出重拳。当食品安全事件增多,法律和制度本就应当切合这样的实际,以刹住歪风邪气。当民众对食品安全担忧增多,法律和制度本就应当顺应这样的民意。在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安全问题上,法律和制度本就应当零容忍,保持高压态势,才能让民众有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食品安全的彻治,当然具有系统性,不可能靠一个“终身禁入”的严苛法条就能实现。它涉及方方面面,安全问题总容易从薄弱的环节突破,从法律和制度的“短板”处像水一样流出。严苛的法律之剑能够对生产经营者产生有效的震慑作用,但整体性地提升食品安全和质量,显然还是一道更难的考题。惟有从各个层面都加强制度建树,从各个环节都加强执行力,食品带给人们的就将不再是担忧,而是一种生活的享受,能够让人们吃出幸福的味道。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食品安全问题不满者超三成
下一篇文章:“终身禁入”能否让食品更安全?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