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9884.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4.8亿元,这基本上顺应了中央过去提出每年涉农资金新增千亿元的投入目标。
除了新增投入超过千亿元之外,中央对“三农”投入的方向也有比较大的转变。过去政府对“三农”的投入有点像吃大锅饭,撤胡椒面,基本采取的是“平均主义”,《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中央将继续增加对农民的生产补贴,新增补贴将重点向粮食主产区、重点品种和种粮专业大户等方面倾斜,这将使得我国主要粮食生产省区的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低粮价政策,这就使得承担粮食生产省区的农民在所有农产品(17.88,0.16,0.90%)中所获利润明显偏低,如果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农民们更愿意种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或者把经济、精力投入养殖业,因为农民种植经济作物、搞畜禽养殖更容易赚钱,而不愿去种植大米、小麦等口粮作物。前两年金融危机后曾有一批新生代农民返乡务农,但回乡之后基本都不是种粮食,而是多半做了与农业无关的小本生意,即便是从事于农业有关的工作,也是或者种植赚钱多的经济作物,或者搞了养殖业。在目前靠科技很难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的情况下,如果再遭遇水涝干旱等灾害,我国粮价很有可能大幅度上涨。
去年国内一些城市普涨工资,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也因此受益,前几年是在外打工一个月的收入等于在家种粮一年的收入,现在在外打工半个月就超过在家种粮一年的收入,现在很多农民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根本不愿意回乡务农,今年中央对“三农”政策支持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这对种粮大县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对粮食主产省区的财政也是有力的支持。《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明确,为了激励粮食等农产品供给,中央财政同时还加大对油料、生猪大县的财政支持力度,扩大奖励补助规模和范围。中央对这些政策调整方向实在是很有必要,释放的是一种激励农民种粮的政策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