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大蒜、绿豆、食糖等生活必需品被一路高涨的物价打上“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等标签后,作为东北居民过冬必需品的秋菜,价格目前也是高位运行,被一些百姓戏称为“秋老虎”。那么这个“秋老虎”究竟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地方政府又是如何应对的呢?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实地调查。
“秋老虎”来袭:白菜告别“白菜价”
东北居民一直有贮秋菜的习惯,白菜、萝卜、土豆、大葱,买上几百斤过冬,至今还是不少东北家庭的选择。而今年这“各有所爱”的“萝卜、白菜”却告别了“白菜价”,让一些东北百姓爱不起来了。自今年秋菜上市以来,各地秋菜价格与往年相比普遍高涨,其中白菜、土豆涨幅尤为抢眼,给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记者日前在哈尔滨市香坊区横道市场、南岗区木兰街早市以及哈达蔬菜批发市场等了解到,地产土豆价格为每公斤1.8元至2.6元不等,白菜价格为每公斤1元钱左右,比去年同期涨了一倍左右。市民宋玉清对今年秋菜价格感到吃惊,“土豆、白菜价格与去年比涨了有一倍,去年也就二角钱一斤的白菜,现在涨到了五角一斤。”
家住哈尔滨市香坊区的交通协管员刘海峰说:“现在菜价太贵,前些日子刚买了350斤白菜,100斤土豆,比往年得多花好几百元钱。”
哈尔滨市南岗区居民苑德高表示,今年物价的确涨得厉害。去年他家每月用于吃饭的费用也就三四百元,可今年五百元也不够。他用手指了指阳台上新买的白菜说,今年秋菜价格太贵,他花费和去年一样的钱只买到了相当于去年一半的白菜。
对于今年秋菜涨价的原因,哈尔滨蔬菜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孟凡忠等业内人士分析说,受政策、市场和阶段性气候等因素影响,导致哈尔滨周边市县秋菜大幅减产,再加上一些外地客商到哈尔滨大量高价、包片收购白菜,促使地产白菜的外销量加大,从而推高了今年秋菜价格。
据了解,秋菜涨价情况不仅出现在哈尔滨,在辽宁、吉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受夏季强降水等因素影响,本地蔬菜产量锐减,今年秋菜价格也比往年上涨。
“秋老虎”从低收入群体“口中夺食”
11月的哈尔滨街头,已是寒意袭人,57岁的韩文敏每天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家在道外区的她1994年下岗后已经摆了多年的小摊,现在一个月能挣三四百元钱。
韩文敏说:“现在物价涨得太高了,感觉100元钱还不如以前的50元钱耐花,往年家里贮秋菜100多元钱就够了,今年差不多的量,却花了300多元钱,日子过得真是紧,老伴一年270元钱的医保费今年也没给交。”
记者在采访哈尔滨市低保户许奇时,她连续用了两个“太贵了”来形容今年秋菜的价格。她说,菜价上涨对低保户来说影响太大了,现在她炒菜都是少放油,不放葱,多加盐,不放肉,菜做得咸一点可以多吃几顿。今秋她家没有大批量购买秋菜,主要原因是价格太贵了,她现在几乎每天都早起去批发市场专挑商家处理的便宜白菜,一棵一棵往家买。
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木兰街附近的一个早市记者看到,一名中年妇女和一名老妇正在卖白菜的一个大车下面捡菜贩扔掉的白菜叶。哈尔滨市双城一名李姓农民对记者说,今年他出售白菜的平均价格大约为每公斤1元,而去年他出售的白菜价格仅为每公斤4角。为了白菜好出售,他经常要将白菜最外层一些干枯或者腐烂的菜叶扔掉。而随着白菜价格高涨,在市场上捡菜叶的人也比往年要稍多一些。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低收入群体说得最多的就是:以前吃不起肉、吃不起鸡蛋都能生活,现在连过冬的秋菜都吃不起了,只好自己腌点咸菜,再到早市买点商家处理的便宜蔬菜,维持生活。
政府“打虎”须出重拳
据了解,针对近年物价波动的情况,为了确保城市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波动而降低,哈尔滨市已经建立了与物价变动相适应的低保和低收入困难家庭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哈尔滨市南岗区七政办事处工作人员尹晓波说,低保金只是维持居民生活最低标准,因此生活必需品稍有上涨首先冲击的便是低保户这样的低收入群体。针对去年物价上涨的情况,哈尔滨市今年初已经将城市市区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00元调整提高到310元,但是今年物价整体上涨幅度可能超出低保金的上调幅度,加之今年秋菜价格居高不下,加重了低保户的生活负担。
哈尔滨市民政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由于临时性的物价上涨补贴钱数并不多,按月发放没有几块钱,所以我们准备在年底集中考虑。此外调整低保群体的低保标准,还要考虑其他低收入群体的反应,以免引起攀比心理。”
秋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处于“低保边缘”的低收入群体同样造成负担。他们希望政府在调控好物价的同时,能够增加对最低生活保障之外的边缘群体的财政投入力度和政策扶助力度。
部分低保边缘群体建议,政府应进一步扩大救济救助范围,加大资金投入,考虑到作为低保边缘人群的低收入家庭的实际困难,明确和细化低收入家庭的补助内容和优惠政策,让这部人也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政策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