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时政 >> 浏览文章
食品安全引热议 蒙牛、光明乳业屡被质疑的静思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年10月12日    关注度:     【字体:

  平日,笔者进超市,购买奶制品选择的常常是光明、伊利和蒙牛三家名牌产品。近来蒙牛、光明屡屡被质疑,引发人们思考。

  关于蒙牛,据报道,去年春,陕西榆林市一所小学发生学生因饮用蒙牛牛奶致集体中毒事件;去年年底,蒙牛旗下四川眉山工厂某一批次250毫升纸盒装纯牛奶产品因饲料霉变,被发现存在黄曲霉素M1超标,一度市场销售下滑近30%;今年5月初,蒙牛驻义乌出现“改期奶”,引来消费者举报,多日后蒙牛宣布召回“改期奶”,但未提及赔偿。关于光明,今年6月,安徽颍上多名学生饮光明奶发生不适;6月26日上市的950ML优倍,被曝渗入清洗液体;7月,广州市光明奶油及减脂芝士片被查出菌落总数超标。

  人们不禁要发问:蒙牛、光明属于我国的名牌奶业企业,为何频频发生质量事故?记得四年前,媒体披露“三鹿奶粉事件”,引起国内外的极大震动:三聚氰胺是非食用化学品,而“加入此物可以通过蛋白质检验关口”,成为奶制品业中的“潜规则”。令人担忧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屡提屡犯,一直在折磨消费者的神经。

  所谓食品安全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一是食材的虚假,即以次充好、偷工减料问题;二是添加剂问题,美食一定程度靠“添加剂”支撑,但加入非食用添加剂、滥用添加剂,是必须打击的行为(卫生部已列出苏丹红、三聚氰胺、美术绿、罂粟壳、敌敌畏、敌百虫等三十余种违法添加非食用添加物质名单和食品可能滥用添加剂的名单);三是逾保质期问题,包括临保质期食品的妥善处理问题。蒙牛“改期蒙人”事件主要是食品安全的第三个问题。

  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无非从三个途径进行:一是“九龙治水”难题。食品从农产品、渔(畜)产品到消费者的餐桌,要经历种植(养殖)、制作、食用的多道过程,监管分为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的几个主管部门,让它们“各管一段”,若碰到相互关联的问题,就可能出现疏漏、扯皮。二是“源头治理”难题。市场经济配置方式极大释放了社会生产发展的能量,但也释放了“趋利”的魔鬼,一些企业的某些人会昧着良心赚钱,连自己“打死也不吃”的彩色馒头还每天“闭着眼努力生产”,假“茅台”在停尸房中避人耳目地做出来;明明是过期的奶制品,员工“指使他人”涂改保质期,销售经理“心知肚明”,以半价进货……真难以置信!其实,企业怎么做,国家大法、地方法规和行业、企业的条规都有规定,重要和主要的不是法的缺失,而是道德、良心的缺失。三是,消费者维权意识强化和法制保障。

  据讯,蒙牛集团在全国启动新包装,以“一片青翠的牧草滴出洁白的奶汁”代替了过去的奶牛图案。国庆节前夕,光明乳业通过人民日报刊登公开致歉信。一家是“洗心革面”,一家是在报上道歉,可谓是诚心诚意的,消费者的反应是希望它们真正走出“质量门”阴影。(周锦尉)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国际高端品牌不诚信更加可耻
下一篇文章:食糖一旦供应紧缺 山西省将启用储备糖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