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河南省审计厅最近一项审计调查显示,近几年该省投资建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资金多次被挤占挪用;已建成的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多数也没有正常运转。
“瘦肉精”、“苏丹红”、“大头娃娃”、“结石宝宝”、“毒豇豆”……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都有一些不忍回忆的民生之痛。在这样的食品安全形势下,部分消费者甚至把虫子当做“检测工具”,专门挑有“虫眼”的蔬菜购买,因为“虫子吃的菜农药残留肯定不超标”。这种现象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公众心里缺少食品安全感。面对这样的公众情绪,我们的食品安全部门理应在一次次教训中自我反思,并不断加固屏障,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
然而,看到河南省农产品检测项目资金被挪用的报道,既让人赞叹河南省审计部门的监督力度,又让人心生忧虑。一些食品安全部门竟然不爱安全爱大楼、不重百姓重轿车,而且挪用项目资金的现象,已蔓延上下。看一看河南审计厅的审计结果吧:尉氏县农业局挪用相关项目专项资金19.62万元,购置越野轿车一辆;息县农产品质检站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发放补助;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相关项目主管单位,河南省农业厅自身也挪用项目资金446.4万元,用于省农业厅新办公楼建设。
在食品安全领域,这不仅仅是挪用项目资金的问题,它更关乎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损社会利自己”式的命题。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屏障,莫过于政府部门。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当然需要食品生产与销售者的道德约束,也需要公众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但最有能力监管食品安全、拦截有害食品的,还是食品安全部门。很难想象,一个热衷造大楼的部门,一些喜好买轿车的官员,能给公众带来多高的食品安全系数,能建起多稳固的食品安全大坝。
挪用项目资金的根源在于权力自肥,权力自肥的根源在于权力缺乏监督与制衡。这次经审计发现了问题,的确显示了审计监督的威力所在。据河南省审计部门介绍,专项审计结束后,部分被挪用资金已归位,一些地方和部门正在进行整改;取得这样的监督成果,体现了审计部门的履职正气。但同时也希望,这不是发现挪用问题后的全部问责结果。权力自肥是食品安全大坝上的蛀虫,不以有力的监督和问责预防、清除蛀虫,就奢谈公众的食品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