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将于11日公布4月主要经济数据。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涨幅将比上月双双扩大。尤其是CPI在3月短暂回落后重新反弹,这种升势可能在未来几个月继续持续。观察人士指出,在加大力度管理通胀预期的同时,宏观调控必要的谨慎仍然不可或缺。
3月我国CPI同比上涨2.4%,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由于猪肉以及蔬菜价格有所反弹,再加上基期因素贡献有所增加,4月CPI涨幅可能反弹至2.8%左右,甚至不排除上冲至3%的可能。
对于物价,不可忽视的是两个潜在威胁。第一是难以判断最近的猪肉价格反弹是收储政策的短期影响,还是新一轮上涨的初期表现。尽管粮食价格目前供需稳定,但在连续的自然灾害影响下,今年粮食继续丰收增产的难度很大。第二是房地产调控很可能已经收效,未来楼市如明显降温,不排除炒楼资金推高非食品价格的可能性。
总之,二季度是今年物价上涨压力最大的时刻。有专家认为,不排除月度CPI有接近5%的可能。
除了物价,即将公布的其他经济指标有望保持积极平稳态势。一季度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三年来新高,强周期性以及高耗能行业产值增长强劲,再加上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等先行指标的向好,专家预计,4月除了固定资产投资可能略有回落,出口、消费品零售、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均将保持较快增势,不排除继续走高的可能性。
物价上行而经济热度不减,在这样的形势下,二季度我国显然将延续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的步伐。央行5月初已经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未来央行仍有可能动用数量以及价格型工具。针对信贷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督审查力度也将加大。(下转A02版)
汇率方面,二季度单一盯住美元的形式也可能改变,而恢复双向波动小幅升值的走势。
如果说物价反弹压力值得警觉的话,那么,近期国内外两件经济事件则表明,不可对经济复苏盲目乐观,甚至担忧“过热”。
首先,以“国十条”为标志的地产调控大大降低房价泡沫继续吹大乃至楼市崩盘的可能,从中长期经济发展来看明显利大于弊。但不能排除的是地产投资短期转而趋冷,建材、家具等相关领域消费回落。其次,希腊、葡萄牙及西班牙等国主权债务危机苗头再次显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逾两年后仍不断有市场出现动荡,这表明,我国外需回暖不会一帆风顺。这也印证了房地产以及出口——上轮我国经济强劲增长的两大引擎动力的复苏可能仍需时日。
总之,当前我国经济尚未真正进入平稳复苏阶段,这需要宏观调控留有余地,保持应对不同情形的灵活性。具体到处理“保增长”和“稳物价”的关系,考虑到去年刺激政策以及翘尾因素的影响,当CPI涨幅低于4%,或未出现明显突发性增长因素时,可考虑暂缓动用加息等严厉手段。
除了对经济“过热”的担忧,还有人认为下半年可能出现“滞胀”。中国证券报记者认为,“滞胀”似乎也未必成真。“滞胀”的出现往往由于供给曲线的大幅左移,以及工资和价格的螺旋式上涨。先前数次物价上涨似乎表明我国通胀仍然与需求过热密不可分,物价涨而经济落更多是经济周期转换的短暂现象。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前需对调控保持谨慎的原因还在于,一旦四季度或明年经济“转冷”,经济复苏成本将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