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时政 >> 浏览文章
治理食品安全:“天价赔偿”引热议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年07月31日    关注度:     【字体:

 食品安全警钟频繁敲响,已然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面对一幕幕丧失道德和法制基准的食品安全事故上演,我们应该深刻反省每一起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共性和食品安全制度的不足。

  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毋庸置疑,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危害,是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伤害。其次是冲击经济和民生。如“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乳业全行业减产停产,数万名职工下岗,240多万户奶农杀牛、倒奶,国产乳业元气大伤,至今尚未完全恢复。而在事件发生后,进口洋奶粉乘机抢占国内市场,且肆无忌惮大涨价,4年时间就涨价50%,造成“全球最高奶价”奇观,国内消费者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此外,对于影响巨大的食品安全事件而言,在大大影响民众消费信心、严重冲击社会诚信道德体系的同时,往往还会延伸到行业和国家声誉的层面。在备战伦敦奥运会时,有关某某运动队“冠军食堂吃猪肉自己养”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让人哑然失笑的同时不禁深思。

  专家指出,食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了危害,却没有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即出现了市场失灵。

  经济法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吴景明认为,民事索赔乏力是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违法成本其中包含刑事责任、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现在是重打不重赔,一方面行政处罚和刑事打击力度不断增大,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民事索赔诉讼却举步维艰。这样一手软、一手硬的结果,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据了解,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食品安全法》引入“十倍赔偿”的惩罚性赔偿,然而食品价格一般不会太高,“十倍赔偿”威慑力不足、形式色彩重,达不到威慑效果。

  吴景明认为,美国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经验很值得借鉴。20世纪初,美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由于侵权企业非常强势,处于弱势的消费者维权艰难。常规补偿性赔偿难以遏制不法企业侵权行为。为此,美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巨额的惩罚性赔偿,对食品生产企业发挥了威慑作用。

  食品产业界人士表示,重打的同时,还需重赔,违法成本除了有严厉的刑事处罚外,还需要能够震慑大型强势食品企业的经济赔偿规定。从长期来看,在食品安全领域引入“天价赔偿”将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机制。

  据悉,针对中国食品安全事件中经济处罚偏低的问题,业内正在讨论,希望引入欧美国家的天价赔偿制度,以达到威慑强势企业的目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认为,政府要维护公众健康,必须对食品安全事件“零容忍”,即对于无论是否造成健康危害以及危害大小,政府都应依法进行处罚和管理。

  陈君石还呼吁国家通过修订立法,加大对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人的惩戒力度,威慑食品企业遵守食品安全标准。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日前发布。决定称,坚持重典治乱,始终保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使严惩重处成为食品安全治理常态。

  近日,在接受《广州日报》专访时,香港食卫局长周一岳表示,香港的肉和菜基本上都是依靠内地来供应,现在内地有许多专门供港的菜场、猪场等,内地给了香港很大的支持。在供港食物方面,国家质检总局、广东省都做了很多工作,现在供港食品的安全率达到了99.999%,这在全世界都是很难得的。如果这方面能应用到国家的内销方面,也可以对内地的食品安全问题有所帮助。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供港食品安全率达99.999%,这一基本等同于100%的数字说明,同样的食品生产企业,同样的食品类别,供港可以实现完全达标,在内地却常爆发安全问题,这充分说明,国内的食品生产无论是在技术水平还是产品质量,都是过硬的,只要加强监管、措施到位,许多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来源:中国企业报   陈青松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食品行业为何频陷乌龙阵?
下一篇文章:工信部:推动食品行业诚信建设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