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时政 >> 浏览文章
检测机构频闹乌龙 消费者期待官方声音(图)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年07月31日    关注度: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纵观近期两起食品检测失误事件,检测机构的“问题食品”报告确实影响甚大。

  中新网7月31日电(财经频道 种卿)近日,两起食品检测机构因出具错误的检测报告而“自摆乌龙”的事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7月12日,湖南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承认其称洋奶粉违规添加香兰素,或损伤婴儿肝肾功能的检测报告存在失误;此后,最早检验出今麦郎方便面酸价超标的三门峡疾控中心也突发道歉声明,表示资质不全并撤回报告。

  纵观事件发生始末,检测机构的“问题食品”报告确实影响甚大。报告一出,瞬间引起了媒体乃至整个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敏感度可见一斑。与此同时,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舆论重压,一举一动也都极其关键,一时的冲动或者处理不慎都可能导致长期的市场隐患。而对消费者来说,检测机构和企业自身的检测都难保不偏不倚,此时,专业且官方的报告将会更有说服力。

  “致命检测”引爆舆论

  7月9日,美赞臣、雅培、惠氏等洋品牌的一阶段婴儿配方奶粉被曝含有禁止添加的香兰素,但就在1天后,实施检测的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却又对外宣称由于检测人员操作失误,并未检出香兰素,原先的检测结果无效。

  而就在两日后,同样令人不解的检测机构“乌龙”事件再次发生。7月11日,河南省工商局通过官网公布了三门峡疾控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报告显示,今麦郎多批次产品被检测出酸价超标。

  消息一出,全国各大商超随即陷入了下架自查的浪潮中,消费者对今麦郎品牌的信任度也急转直下。所涉今野拉面香辣牛肉面、今野拉面(老坛酸菜牛肉面)、一元王香辣牛肉面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开始陆续下架。

  世事难测,报告公布半月后,7月26日,曾做出“今麦郎方便面酸价超标”结论的三门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声明,称自身“检测资质认证不全”,此前出具的检测报告无效并收回。虽然从报告公布到自称资质不足仅有15天,但舆论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甚至影响之大,都是其公布之初所不能想象的。

  《京华时报》27日的报道称,对于“被添加”的风来横祸,今麦郎总裁助理侯兴福曾表示,公司在此次风波中损失巨大,目前还没有起诉工商部门的打算,但会向有关部门反映此事并要求得到合理解决,之前下架的产品也将恢复上架。

  企业自查 消费者更期官方声音

  不可否认,企业的确是这两起检测机构误检事件中的受害者,但如果企业自身的处理态度和应对措施得当,在自查合格的基础上,及时请求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对涉事产品的复检,其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将会大大减少。

  对于企业自身的及时维权,洋奶粉品牌们似乎把握的更好。就在“被指添加香兰素”的报告公布后的几日内,所涉的惠氏、美赞臣就迅速做出回应,,两家奶粉企业自动将同批次奶粉送到权威机构检测,结果显示送检产品均未见“香兰素”。

  《新京报》21日报道称,“添香”质疑曝出后,惠氏奶粉就主动将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检测的同批次奶粉样品送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综合检测中心进行检测。而美赞臣方面也将涉及的同批次美赞臣安婴儿A+配方奶粉送往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香兰素,最终检验结果均显示“未检出”。

  虽然,相比普通食品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企业自身的自辩自检仍显的很无力。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诚信。如果此时企业迫于压力盲目道歉,即使之后确证其无辜,也难以再赢回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公关”中的企业最忌讳自相矛盾。

  针对近期发生的检测机构“误检”事件,知名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在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检测机构要真正成为第三方机构,不隶属于某个部门或者企业,这样才能做到独立公正;二是政府部门要规范发布程序,及时与受检企业沟通,查找问题;三是企业应该更快地行动,申请复检或及时对产品进行处理;最后,媒体及其他社会部门也应更加谨慎、公正地对待此类问题。

  此外,《广州日报》28日报道称,承担食品质量鉴定等的检验机构失误频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检验机构的认定与资质管理不善的问题。“发布产品检测结果对企业、市场、消费者的影响很大,所以相关部门对产品检测结果的发布一定要慎重。”董金狮如是说。(中新网财经频道)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人民日报,公款吃喝“减肥”不应“只对内不对外”
下一篇文章:食品行业为何频陷乌龙阵?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