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是中国食品毒理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他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食品安全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如果企业不讲诚信,政府投入再大人力物力,也监管不过来。
陈院士的本意或是“在食品安全这件事儿上,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须要指出的是,当食品安全问题的责任被分化,乍一看来尽管不无客观合理性,但恰恰也给食品安全问题的推诿塞责提供了最佳的理由和借口。当食品安全问题居然无法找到一个最终的负责人时,食品安全问题的乱象就可想而知。反观当下,就连认为“我们是全世界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最强国家”的陈院士,也不得不承认“监管力度最强”不等于“监管已到位”。
对企业而言,能够自觉诚信守法经营固然好,但不应忘却的是,企业毕竟是以追逐利润为本能,一旦缺乏必要而到位的监管,显然不能指望企业去坚守诚信和道德。
事实上,当下被作为食品安全标杆的发达国家,其实也同样经历过食品安全问题高发的阶段。在美国,让总统罗斯福恶心地奋力掷出窗外的香肠,触发了最严格的食品安全法案,不仅对有毒食品制造商施以重罚,更催生了著名的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一机构的诞生。而日本更是将食品安全问题全部归于政府责任,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及其官员必须被问责,而不能仅仅让个别的制售者当“替死鬼”。无论是政府监管责任的加强,还是直接将政府作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最终责任人,看似偶然的巧合,恰恰促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重大转机。
基于此,没有最终责任人的“食品安全问题”必然难有转机,作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最终责任人,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可缺位。(来源:《楚天都市报》/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