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居民吃早餐问题,难以凭借一项“工程”就彻底解决。在城市里,满足百姓早餐需求的主体,还是那些分布于大街小巷乃至市民家门口的小摊位
近日,如何吃上“放心早餐”的问题又引起社会关注。据媒体报道,河南省郑州市日前启动第六次早餐工程,验收合格的早餐示范店可获政府补贴,最高不超过20万元。在全国层面,商务部自2008年起就开始实施早餐示范工程,截至目前已有54个城市相继纳入其中。
吃早餐的重要性无需赘述。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往往无暇在家自己做饭,越来越倾向于出门吃早餐,让这一本来局限于家庭内部的“小事情”,演变为一个全社会都关注的“大问题”。这一背景下,一些地方、部门提出实行“早餐工程”,力争为市民提供快捷、安全、实惠的早餐,出发点是好的。
但现实情况却是,早餐工程往往难收实效,正规网点经常干不过“路边摊”。据了解,河南郑州市这些年来已经推行了5次“早餐工程”,但均未取得理想效果。参与早餐工程的企业,要么经营惨淡,要么关张大吉。从全国范围看,早餐工程的尴尬也并非郑州特有,许多城市先后实施“早餐工程”,都面临“闪亮登台,艰难维持”的困局。
之所以出现这一局面,其原因或许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点是早餐经营利润微薄,如果没有足够的网点铺设和辅业经营,企业往往难有赚头。因此,作为民生工程,“早餐工程”需要政府合理扶持和引导,在店面建设、水电价格等方面给予优惠,尤其在标准规划上要符合实际情况,减轻企业负担。
当然,居民吃早餐问题,难以凭借一项“工程”就彻底解决。现在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人口动辄上百万人乃至上千万人,依靠有限的几家餐饮企业,如何能满足这么庞大的早餐需求?要想让百姓吃上放心早餐,还需要“多条腿”走路。
吃早餐,“便利性”首当其冲。一家早餐店建得再好、早餐品种再多,但如果离居民小区太远,就难以方便人们就餐。事实上,早餐摊点必须足够多,只有分散才能满足人们对便利的要求。在城市里,满足百姓早餐需求的主体,还是那些分布于大街小巷乃至市民家门口的小摊位。这就需要城市管理部门转换思路,对小摊贩、小餐馆,不能动辄采用行政手段驱赶、取缔。放开市场,鼓励有意愿的企业和个人进入早餐市场,才是解决早餐问题的正道。
走市场化道路、鼓励小企业、小摊贩参与早餐市场,政府部门大有可为,关键是该怎么参与。人们对“路边摊”、“游击队”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卫生问题,那政府就应该在卫生监督上下功夫,不能“一刀切”取消了事。“一刀切”倒是省事,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只会让早餐问题的解决思路越来越畸形、越来越狭隘。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上多下功夫,这才是人们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