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胶酸奶、爆烤鸭香膏、问题果脯、红烧肉添加剂……纷至沓来的食品安全事件,让许多人产生疑问:食品添加剂究竟安全吗?
“现代食品离不开添加剂,消费者不用闻添加剂而色变,需要严厉打击的是非法食品添加剂。”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副教授安辛欣介绍说,食品添加剂可起到改善食品品质、防腐、保鲜等作用,现代社会人类已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眼下,我国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有2300种,不及欧美发达国家的一半,全世界范围内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更多达上万种。上月20日,国家强制性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正式实施,规定今后食品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过敏物质等都必须标注,让消费者明明白白。
“在许多食品安全事件中,食品添加剂成了"替罪羊"。”我国著名香料专家、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保国院士举例说,三聚氰胺可以添加在混凝土、塑料或者涂料中,但它却不是食品添加剂;“瘦肉精事件”中的瘦肉精最早是作为兽药;非法用于咸鸭蛋制作的苏丹红是一种化学染色剂。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法》要求,食品添加剂需要加才加,可不加就不加。
“国内食品添加剂存在超量使用、超范围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用作食品添加剂使用三大问题。”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吴定告诉记者,目前虽有专业的法律法规,但评价体系过于原始,监管力度过于薄弱,属于被动性监管,所以只能依靠舆论来发现问题。国内虽也有对于食品的各项指标检测,但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比如有毒明胶可能在食品工业指标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它就不能够添加到食品中去。国外在食品工业的最后环节并非完全靠数据说话,还有一个毒理学实验,通过动物实验来检测食品是否对人体无害。”
“出现安全问题的食品大多来自非正规企业,而当前药监、质监部门对这些假冒伪劣的"作坊式"企业根本无力查处。”江苏辰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聂毅说,大型食品企业投资一个项目都要几千万,规划几年之久,光一个洁净车间每年的电费都要几十万,很少会为了几百万的“眼前之利”铤而走险,但“作坊式”的企业则完全不同,“我亲眼见过一个"作坊式"企业,工人们蹲在臭水沟前包装食品。这些企业今日想做,明日就能开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根本没有成本,危害极大。”
“食品安全关系重大,需要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爱尔兰农业部部长科文尼在访问南京农业大学时告诉记者,爱尔兰对于食品添加剂有非常严格的监管,按照欧盟统一标准来执行,而政府会安排专业人员进入企业参与一线生产,绝对不会让企业有弄虚作假的机会。
吴定也认为,政府必须要改变当前食品安全的监管模式,按照产品分类来监管。“在美国,乳制品就完全由农业部门监管,这样一个从源头到产品的全程监管模式,将改变我国食品监管被各方踢皮球的状况。同时,应严格禁止食品企业进行贴牌生产,一个大企业底下成百上千个小作坊的模式必须消除。”
本报记者 王 拓 吴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