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时政 >> 浏览文章
三问茶叶“农药门”始末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年04月26日    关注度:     【字体:

 近日某国际环保组织透过检测中国品牌乃至全球最大茶叶品牌“立顿”在华的产品,把茶叶中的“禁用农药”和农药残留问题曝光,让业界和消费者的神经紧绷。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事件中的关键方还原事件背后的博弈。对于采用了“欧盟标准”对联合利华的中国产品进行拷问,该环保组织联系人解释是希望揭示问题。对此,有业界质疑当中存在贸易壁垒成分。

  一问:环保组织为何用欧盟标准?

  记者注意到,报告中立顿的所有指标确实都没有超出国标限值,有些甚至远远低于国标的限制规定。但是作为下结论的依据,该环保组织多次引用的是“欧盟标准”,这是怎么回事呢?

  对此,该环保组织的项目主任王婧对本报记者表示,接受送检的第三方实验室的检测方法按照中国的国标来检测的,但同时也对200多项农残进行了扫描并给出数据。

  “对照其他国标的标准,中国的标准还有不完善的地方。由于欧盟体系稍微完善,所以我们也就把欧盟标准、国家标准一起列在了一份比对的表格中来。”

  记者留意到,事实上,这已经是一个月内该环保组织第二度向国内市场的茶叶“发难”了。4月 11日,其发布的《2012年茶叶农药调查报告》声称包括吴裕泰、张一元、天福茗茶在内的九个茶叶品牌共计18个茶叶样本上农药残留问题严重。

  王婧批评,目前国内的茶叶企业都在用国标来说事,以“推卸责任”。“但是要知道在中国的国标中,几百种农药只有20多种得到了规定。”她说:“我们希望揭示问题,那就是茶叶种植环节有大量农药使用,企业必须重视。”

  二问:事件是否涉及贸易壁垒成分?

  “我会表示不解,同时希望社会各界正确理解。”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早前透过一份通报质疑该环保组织把“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概念混淆,引发茶叶消费恐慌。“一直以来都是玩这招。”昨日,一位本地茶叶行业资深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先找个所谓第三方把产品检测个遍,然后外国再提高标准就顺理成章。”

  欧盟近年对中国茶叶的“农残限量”可谓独家关照。2011年9月、12月,欧盟分两次出台法规,强化对中国输欧茶叶的口岸抽检力度。目前,中国茶叶必须通过欧盟指定口岸的进入,欧盟将会对10%的货物进行农药检测,如果该批货物被抽中检测还要实施100%抽样检测,最重要的是,措施只针对中国。

  昨天,记者在中茶协官方网站读到的一篇介绍透露,截至目前由于欧盟的农残新标准已增加至227项,导致输欧茶叶屡屡碰壁,我国茶叶面临严峻的市场冲击。尽管我国是全球最大种茶国,但占国际份额不足一成。

  三问:我国“两套”标准在打架?

  昨日,禁用农药居然有规定残留限值的问题也引发外界关注,到底制订农药使用禁令的农业部,以及规定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卫生部有没有自相矛盾呢?

  以灭多威为例,农业部公告它是一种违禁农药,但在卫生部颁布的标准中规定最大残留限量为3mg/kg,而欧盟最大残留限量是我国的1/30。

  对于记者提出的这个情况,联合利华早有准备。“脱离了残留具体的量来讨论是不可取的,这就是我们和该组织的分歧之处。”联合利华的一位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关键是要看量。

  “我们已经选那些土壤残留量比较少的土地,尽管这个是很难的一件事。”联合利华上述负责人表示,中国不少土地确实存在农药残留的情况,因此公司对供应商都是精挑细选的,每种产品的供应商一般只有两三家。

  “除非把茶树种在温室里。”上述茶叶行业资深人士说,农药在环境中不是单一存在的,因为茶树长在山上,农药喷到了其他作物后有可能通过水和空气迁移。目前我国的标准是在抓“主流”,监控那些常用的农药。

  不过,王婧对本报记者表示,该环保组织不排除采取继续抽检等方式关注这个议题,直到看到大企业“立即行动起来”减少农药使用。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中国十二五将推进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 持续健康发展
下一篇文章:台“立法院”审瘦肉精“食管法”再度空转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