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食品时政 >> 浏览文章
大豆油价回归不容忽视 食用油降价时机值得警惕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更新时间:2008年08月22日    关注度:     【字体:
高君波
    受国际市场影响,此前持续飙升的食用油,特别是大豆油价格踏上“回归路”:“金龙鱼”“福临门”等众多品牌近期纷纷下调价格,部分品牌降价幅度超过10%。

    食用油价格降价了,老百姓生活成本降低了,应该高兴才对。但大豆油价格踏上“回归路”的背后,有两个背景却不容忽视,一是此次大豆油降价是“金龙鱼”等垄断品牌率先发力;二是降价的时机在大豆等农产品即将大规模收割上市之际。因此,在笔者看来,此番食用油价格在龙头企业带动下的大幅下调,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金龙鱼”等垄断品牌率先发力降价,在一些专家看来,主要归因于原油和豆油期货价格下跌、近期美元升值,以及国内今年大豆产量预期增幅较大。作为占国内油料生产垄断地位的大型油料加工企业,根据原料采购成本及时下调价格,进而带动市场价格纷纷下降,似乎是“遵循市场规律”之举,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我们也应看到,此番油价下调的“时机”,是在国内大豆等农作物收获上市前夕。如果作为终端产品的油价下调,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油料加工企业在收购原料时,也会“遵循市场规律”,降低农产品收购价格。而农民此前投入生产的农资、化肥等,价格始终是在高位购进,并且,在此后也不会因食用油价格下调而降价。如此一来,高投入之后无奈以低价售出,受到伤害的只能是农民。

    有资料显示,中国目前80%的大豆油加工能力,已经直接或间接为外资公司控制。以生产小包装食用油为主的一家跨国公司,其市场份额甚至已经占到国内的60%至70%。而近年来,在国内油料市场,一些跨国大企业先是通过控制大豆价格,待中国油料加工企业难以支撑后,便大规模并购将其收归麾下,进而形成事实上的垄断地位。

    以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利润,只是这些大型跨国公司的第一步。利用自己掌控的商业销售终端,最终控制市场定价话语权,恐怕才是其最终目的。我们不妨设想,这些大型跨国公司目前“遵循市场规律”下调油价,就可以理直气壮地降低大豆等原料收购价格。一旦收购季节过后,他们仰仗定价权再提高价格。如此“小斗进大斗出”,农民岂不是欲哭无泪?

    损害农民利益,农民只能自认倒霉。而垄断行为影响国内市场安全,则无疑非常危险。就在去年国庆节之前,国有的中储粮公司为稳定节日市场,集中抛售了20万吨食用油储备。但有关部门调查发现,这些抛售的食用油储备,未能进入市场就遭到一些企业的收购,被用来囤积居奇。市场垄断致使国家调控政策失灵,其危害之甚由此可见一斑。

    事实上,由于种植成本增加和全球粮食供给减少,未来豆类期货依然存在上涨的压力。但此前持续飙升的食用油价格,在大豆收获前夕踏上“回归路”,其降价行为究竟意欲何为,不能不令人为之担忧。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9月底必须改用QS手撕袋 大多超市称不知情
下一篇文章:跨国粮商“抢滩”中国 专家建议设“防火墙”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